接培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本海軍軍令部確立&ldo;帝國海軍第三次造艦補充計劃&rdo;,決定建造裝載18英寸大口
徑火炮、總噸位達72萬噸的巨型戰艦&ldo;大和&rdo;號、&ldo;武藏&rdo;號。本來日本同英美一
樣,對建造35萬噸以上的軍艦並無經驗。華盛頓條約限定的主力艦最高噸位數是3
5萬噸,現在日本卻一下子要建造7萬噸的軍艦,如果想一想當時的造艦大國英國連
造一艘5萬噸級的軍艦都很困難,就可想而知,日本海軍對擴軍備戰的決心到底有多
大了。日本之所以要建造7萬噸以上的軍艦,其目的是:第一,18英寸大口徑火炮的
破壞力和威力遠遠大於已有的&ldo;陸奧&rdo;、&ldo;長門&rdo;艦上的主炮,裝備這種大口徑艦
炮,能對抗數量上佔優勢的美國海軍;第二,72萬噸的巨型戰列艦無法透過巴拿馬
運河。這樣,在即將到來的造艦競爭中,如果美國也想建造和裝備同樣的巨型艦隻
的話,它必須考慮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要同時裝備同樣的艦隻。然而一個
國家要在兩洋同時建造裝備這樣的艦隻,國家的財政是負擔不起的。應當說日本海
軍軍令部的算盤打得是夠精明的,可是它卻遭到了山本的反對。
在山本擔任航空本部部長時,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基本結束,艦政本部正在為最
後是否建造這種新型戰艦而在內部徵求意見。山本堅決反對這項計劃,他認為飛機
在未來作戰中的攻擊力將大為增強,戰艦不論建造得如何巨大,也無法抵抗日益發
達的成群飛機的攻擊,只要戰艦浮在海上,就必然有被擊沉的時候。在戰鬥中,超
級戰列艦來不及發射就會遭到自航空母艦起飛的成百架機動性、靈活性俱佳的飛機
的猛烈攻擊,到那時,超級戰列艦將成為代價昂貴的無用的龐然大物。他建議以建
造上述兩艦的巨大費用來發展海軍航空兵,只有這樣,才能使日本海軍的力量大大
改觀。
當時的艦政本部部長是中村良三大將,他極力反對山本的關於在未來海戰中航
空力量將起決定性作用的觀點。他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認為,航空母艦和飛
機固然重要,但畢竟只是艦隊的輔助性武器,最後決戰還要依靠主力戰艦。當雙方
艦隊在海上決戰時,雖可利用飛機偵察敵情、實施魚雷攻擊,但只能削弱敵方戰力,
無法炸沉敵人艦隊,最後勝負的關鍵還有賴於主力艦上的大炮。針對山本的反駁,
他提出的唯一的理由是:&ldo;迄今為止,世界海戰史上,還沒有一艘戰列艦被飛機擊
沉。我雖然不能絕對保證,但確實可以造出不易擊沉的軍艦。&rdo;
山本的反對未能奏效。1937年,就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那年,&ldo;大和&rdo;、
&ldo;武藏&rdo;正式投入建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山本的預見後來成為現實。雖然製造者打算以這兩艘戰艦
作為超級戰列艦時代的開端,但戰列艦時代已經過去。幾年之後,這兩艘各裝備有
9門181英寸口徑大炮的巨型戰列艦,還沒有來得及在戰鬥中真正顯示它的存在,便
被美國的飛機擊沉了。歷史跟日本軍國主義者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山本五十六的意見被忽視,不是山本在艦隊派得勢時僅有的一次。俗話說,道
不同而謀不合。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