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儘管兩個兒子死在政治傾軋中,劉歆的長子卻仍受王莽信賴。
劉疊被封為“伊休侯”,奉帝堯之祀,也算讓劉歆父子對祖宗有了點交待。又讓劉疊作為“侍中、五官中郎將”,時常出入禁中,負責管理諸郎。
臘月初五,劉疊才回到家,便來向父親稟報新晉外郎們選調一事,去年朝廷反腐打掉了許多縣宰郡吏,空出大量崗位,以至數百郎官都能安排外任。
令人詫異的是,平素從來不關注這些小事的劉歆,這次卻上了心,讓劉疊關注某人的去向:第五倫。
父親最近對揚雄的弟子實在是太過關心了,而且言語中,似乎在暗示劉疊,在第五倫的外任上做點手腳……
劉歆確實在使壞,那天與揚雄互訴衷腸後,他生出一股邪念。
想讓死不悔改的揚雄眼睜睜地看著,他的愛徒第五倫,這個劉歆看一眼就知道其滿腹野心的寒門子弟,是如何在現實逼迫下,一點點拋棄揚雄那“清淨自守“的準則,開始不計代價往上爬。
劉歆回望自己的經歷,移書太常被打壓趕出朝堂對他影響很大,輾轉河內、五原、涿郡、安定屬國都尉,四年換了四個地方,官越來越小,最後直接病免了。正是這段經歷,讓劉歆決定徹底投靠王莽。
於是他便暗示兒子,將第五倫往遠了調,越偏僻的郡縣越好!
比如交趾(越南)、牂牁(貴州)什麼的,要讓第五倫遭受現實狠狠毒打,跑到那些荒僻之地欲哭無淚,徹底拋棄揚雄那一套。
劉疊卻只交給劉歆一份上書,卻是第五倫親筆所寫,交付五官中郎將。
“倫叩頭,兄第八矯為功崇繆伯冼馬,縣中嘗稱其孝悌知禮,今坐法當髡徙,遠遷於西海。兄姿體病弱,恐物故於道,今請入粟兩千石贖兄罪,使得改過自新也,倫願交付外郎之印,退為庶人,以抵錢糧之不足!”
和前漢一樣,新朝犯罪是可以贖的,價錢和漢武帝時沒什麼變化,都是入贖錢五十萬減死一等,絕非一般人家交得起的。當初李廣、張騫等人出塞空手而還,論罪當斬,若非這項制度,恐怕都死好幾次。
兩千石,這是第五氏和第八氏湊一起能拿出來的所有糧食。第五倫確實下足血本,只求讓第八矯免於流放,寒冬臘月去邊塞,路上死亡率很高。但又聽說徙西海者很難贖罪,索性這郎官也不要了。
劉疊對此還挺感動的,豈料劉歆一聽就不樂意了。
“這孺子。”
劉歆面上鎮定,心中卻罵道:“和揚雄一樣,沒出息!”
在他看來,這是第五倫決意要走揚雄那條“當塗”之路,而不願升於青雲。
劉歆不動聲色,看向兒子:“你以為如何?”
劉疊道:“兒想起前漢宣帝時,大父也曾被定為死罪,還是伯祖父願意削戶五百,為他贖罪,這才減免一等。如今第五倫寧可丟官也要救宗兄,與我家之事十分相類,應該成全他。”
劉歆一愣,確實,他的父親劉向年輕時鑽研《淮南枕中秘術》,認為可以將石頭煉成黃金,結果就在漢宣帝面前說了大話。最後鍊金失敗,犯了欺君之罪當死,好在劉向的大哥、陽城侯劉安民站了出來。
否則,這世上就不會有劉歆了。
想到這,劉歆的怒意倒是消了不少,這世上之人,唯獨對兄弟孝悌不會有惡感,也罷,丟官趕回老家,也算給第五倫一個教訓了。
“陛下已經說過,王宗一案,不準贖遷。”
劉歆知道,王莽對西海郡一向很重視,於是在國內增立新法50條,凡有違犯者,都強行遷徙。被迫遠行的內地百姓數以萬計,只為了充實西海,在諸羌的反叛中保住那兒。
“這樣罷,也不要糧食,你在這上書後面加條附議,便遂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