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五倫次日起來時,發現祖父看他眼神怪怪的。
“糟了,莫非是昨晚喝酒上頭,說了不該說的大話?”
第五倫有些心虛,仔細想想,只記得自己指著塢院大門,吹了幾句牛。
正想著要如何解釋才能不嚇到第五霸,豈料老爺子忽然嘆息一聲道:“吾孫有大志向啊!”
第五倫暗道不妙,好在第五霸下一句讓他鬆了口氣:“你昨夜說要為第五氏修最高大的閥、閱,不就是有做四輔三公的志向麼?”
第五霸撫須道:“年少有志是好事,不瞞你說,當年老夫,還有封侯之志呢!”
他又開始唸叨起年輕時參軍的經歷:“漢昭帝時有位傅介子,最初是讀書學經的,十四歲那年他扔了書嘆息說,大丈夫當立功絕域,何能坐事散儒?於是就出使西域,斬了樓蘭王首,封義陽侯。”
第五霸罵道:“老夫就是想效仿他,只可惜沒趕上好時候,等我入行伍時,邊塞立功已難封侯,反倒是學儒術能當大官。”
喝錯了雞湯的第五霸,就這樣完美錯過了時代風口,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伯魚不同,你剛滿18,便被舉為孝廉,進京就是二百石的郎官。若你能活到老夫這把年紀,不管是封侯還是四輔三公,都能想一想了!”
第五倫發現第五霸期待的方向,似乎跟現實出現了一點偏差,遂輕咳道:“大父,我雖要入朝為郎,但我家重心還得放在第五里和臨渠鄉,我以為天下動亂,是遲早的事,這官恐怕做不長久。”
“什麼叫做不久,晦氣話,我不愛聽,收回去!”
第五倫只好閉嘴。
“這世間會不會亂,老夫不知道。”
第五霸還是沒太當真,最近好事連連,他實在是太樂觀了,做事越來越有底氣,遂也說了句大話:“且安心去常安,你不在時,臨渠亂不亂,第五說了算!”
……
轉眼就到了九月底,第五倫正式收到了郡裡的文書,要他十月初一前入京報到。
離別在即,第五倫倒也沒有太多不捨,只因兩地實在是太近了。
長陵與常安城之間,就隔了一條渭水,直線距離大概50裡,相當於後世的20多公里,輕車快馬,一天就能跑個來回。有任何訊息都能及時通知,遇到休沐,他便能回家帶領族人種田致富。
農業時代,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極慢,不必栓死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去常安看看時代的中心也好。
但還不得第五倫出門,外頭就來了一大群人,全拜在門外,嚷嚷著要見第五倫。
第五倫來到塢院外一看,卻見他們大多褐衣布幘,一個個都是青壯漢子,也有蓬頭的弱冠少年。無一例外全都腰間帶刀、劍,只是有的新有的舊,有人甚至只有個空劍鞘裝模作樣。
第五格在旁附耳幾句,第五倫恍然,這群人多為當初追隨第七彪兄弟的輕俠惡少年。
“諸位來我家所為何事?”
眾人抬起頭哈哈笑著應和:“當然是慕名而來,欲從第五郎君而遊!”
原來,義折強弓一事傳開後,又與茂陵原大俠扯上了關係,第五倫的名望在“孝悌”之外,又多了幾分俠義的味道。前段時間叛離第七氏的少年輕俠們遂如逐臭之蠅,蜂擁而至。
第五倫卻沒有為勢力膨脹欣喜若狂,他有自己的判斷。
按照階級劃分,這些沒有生計來源,在鄉間遊手好閒的輕俠少年,可以算作“流氓無產者”。
雖然都無產,但他們與勞動無產者可不是同盟,而是對立關係。
像萬脩那樣確有俠義之行的少之又少,多數人不過是仗著手裡的劍,在里閭街巷收收保護費,嘴裡義薄雲天,實則恃強凌弱。要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