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帽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景泰想到很多可能,唯一就是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可能,張太皇太后會把他放在西安。
自洪武之後,大明各地藩王就已經定型,隨後大多數王都是奉藩京師,當然還有賴著不走的。
比如那個被烤死的朱高煦,他就被永樂帝分到青州就藩,但是這個傢伙不去,因為他還想著當太子。
而朱祁鈺本身就是奉藩京師,因為大明的藩王實在是太多了,雖然經過永樂皇帝的削藩,但是如今的江南七省藩王還擁兵自重。
把他分出去,朱祁鎮不願意讓他當一個地方的土皇帝,而把朱祁鈺放在北京,那麼多科道言官盯著。
朱祁鈺真是活得不如孫子。
自仁宗開始,大明的科道言官就開始展示他們的強大實力,仁宗只是寵幸一下妃子。
然後就被科道言官給彈劾了,就算仁宗脾氣好,也受不了這樣無理取鬧,就下旨打了那個科道言官一頓。
然後那個科道言官反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把這件事情當成自己清流,不畏皇權,敢於諫言的標誌。
可想而知,在北京的藩王,真是過得不如狗,一有點違法亂紀的事情,就要被彈劾。
而那些朝廷高官的孩子卻拿著大批的賄賂,過著滋潤無比的生活,就算是當今的三楊,也不乾淨。
他們依舊會貪腐,還有他們的兒子。
這些人還沒有地方的藩王乾淨,而裡面也有一個異類,朱景泰答應白如曦的原因,也是因為這個異類。
那就是于謙,在《神武大明》的世界裡,于謙就是官場線的男主角。
他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而神武大明裡,不禁保留了于謙的個性,還給他一身強悍的實力。
于謙雖然是儒道大宗師,和三楊有些一樣,但是他還是一位兵道大宗師,儒家和兵家共修。
儒家就是修煉浩然之氣,而如今修儒道者多,但是修出浩然之氣的人少,大多數人修出的都是文氣。
所以他們都自稱文道大宗師,而於謙不一樣,他修的是正統的浩然之氣,以及還有兵家的軍陣之法。
可謂是能文能武,文武雙全,天資之高,曠古絕今,比之古人也不遜色,如此修為。
怪不得能在北京保衛戰中大敗也先,不過於謙的技能設計其實大多時候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在官場線裡,戰鬥較少,就像是一場電影一樣。
而神武大明裡,于謙和各地藩王的關係都不錯,在劇情裡,于謙巡視山西回來。
連瓶醋都沒有給王振帶,搞得王振大怒,然後就是一個個藩王輪番警告,你動誰都可以,就是不能動他。
而後來朱祁鎮動于謙時,藩王也求情了,不過那個時候的朱祁鎮已經今非昔比,京師軍隊經過戰爭洗禮。
根本就不害怕那些藩王,所以才有了于謙的死亡。
這也就是朱祁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原因,後來的他根本就沒有把臣子的命當一回事。
而朱景泰的計劃就是要讓于謙知道,白蓮教的事情,一向為國為民的于謙肯定不會放任江南世家殘害平民百姓。
哪怕他們信奉白蓮教,這都不是問題,太宗永樂皇帝曾經評價過於謙,他愛的不是朱家,而是天下。
這樣一個臣子,如果在地方,可開宗立祠,萬民敬仰,如果在皇帝眼中,那就註定不得好死。
身處封建剝削時代,皇帝註定是要剝削人民,而登上大位的,他們和人民是不可調節的兩部分矛盾。
如果想在皇帝眼中奪取一些百姓的利益,那就別想了,皇帝基本上是不會同意的。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而朱景泰就是想要讓于謙於大人,和文王鬥一鬥,文王是江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