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站到風口上 (第1/2頁)
不過冮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時,不少國有煤炭企業,都有附屬的小煤礦,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其自身的歷史背景,不存在對與錯的問題。
大型煤礦在開採過程中,由於技術、經濟或者安全等因素,總會有一些煤炭資源,暫時不能或者難以與主體資源一同開採,這些資源通常位於礦區的邊緣或者角落,開採難度大,但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白白丟掉太可惜。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煤礦會專門組建諸如“殘採隊”之類的隊伍,用不同於大礦的開採工藝,對這些邊角煤進行開採回收,以提高資源利用率。
改革開放以後,從一九八三年起,國家逐漸放開了對民營煤炭生產企業的限制,有些國營煤礦便把原來的“殘採隊”剝離出去,要麼註冊為集體性質的企業獨立經營,要麼劃撥給下屬的勞動服務公司,用於解決職工家屬子女的就業問題。
進入九十年代後,由於煤炭市場不景氣,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倒掛情況嚴重,這些從國營煤礦剝離出來的集體煤礦,除個別煤質特別好,生產條件優良的外,大多陷入虧損的困境,有一部分被關閉,也有一部分承包給私人經營。
這些掛著集體所有制招牌的小煤礦,原本就依附在大礦身上,部分或者全部依賴於大礦的生產系統和生活服務設施,所以無法完全和母體切斷關係。
由於脫胎於正規的國營煤礦,這些小煤礦無論資源賦存量、開採工藝、安技設施還是交通條件,都要比一般意義上的私人小煤窯要好很多,單井生產能力也比大部分民營煤礦高。
儘管當時的煤炭市場很低迷,全行業哀鴻遍野,但上至國家層面,下到普通礦工都知道,這種局面遲早都會有改變的一天。
到了煤炭市場復甦的時候,古城礦務局這次剝離出來的小煤礦,每一個都會變成會下金蛋的母雞,給主人帶來難以估量的巨大收益。
這是資源類企業的共同特點,在行業低谷階級苦苦掙扎的很艱難,但往往會在低谷過後一飛沖天,創造財富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些有實力,有遠見的商業人士,喜歡逆勢而為,在行業低谷期抄底,以低價收購經營困難,但有資源,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等待經濟波動週期的到來。
當下國內的煤炭市場不景氣,而且這種狀況已持續了好幾年,很少人認為距離觸底反彈的時間不會太長。
恰在此時,古城礦務局把所屬的十幾個集體性質的小煤礦,一次性推向公開市場,尋求改制主體和接盤者。這種舉動,猶如在原本平靜的湖水中投了一塊巨石,激起的巨浪不可能沒有迴響,不可能不引起嗅覺比獵犬還靈敏的捕食者的注意!
毫無疑問,遠在省城的閩商會,這次是衝著礦務局準備改制的十多家小煤礦而來。
作為已經在古城買了一個私營煤礦的乜小仔,肯定是朋友老鄉眼中的先知先行者,是煤炭行業的內行,在這支隊伍中的地位一定舉足輕重,我甚至懷疑他就是牽頭的人。
乜小仔的實力有多大,我不甚瞭解,但見識過這位仁兄花錢時的大方和乾脆勁,知道他是幹大事的人。
乜小仔雖然對這個產業的興致頗高,但他對煤炭生產卻一點也不懂,據我所知,他在古城政商兩界認識的人不多,資訊來源相當有限,迫切需要人,最好是古城當地的行內人士,在接下來的搶礦大戰中,助自己和自己團體一臂之力。
我估計,自己大機率就是被乜小仔選中的助力者。
最近一段時間,我已經被這件事折騰的煩不勝煩,竭力想讓自己遠離這個旋渦,但冥冥之中,似乎有張無形的大網,把我牢牢網在其中,無論怎樣掙扎,都掙不脫束縛,反而越陷越深。
身處旋渦中心位置,古城當地但凡能和煤沾點邊,手中有點錢或者有點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