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果。入秋餘又病,招蔡君至,申前議。蔡君語餘曰:“吾續子文,續體例,
不續辭意,子無消我也。”餘曰:“唯唯。”書成後,屬餘評閱。餘學識未
出蔡君右,安敢評論蔡君文。但蔡君不自贊,餘當贊之,附以總評,綴以眉
批,並加圈點。
蔡東藩和邵希雍的交誼,從這兩篇敘文中充分得到反映。蔡之所以能和
會文堂發生關係,主要由於邵的介紹。武昌起義後不久,邵希雍逝世,會文
堂書局因邵著的《高等小學論說文範》需要修改,就請蔡為他修改。這樣,
蔡和會文堂的關係益趨密切,至一九一六年,他的《清史演義》就問世了。
……… Page 3………
從《中等新論說文範》這部書中,可以瞭解蔡東藩對辛亥革命是曾經歡
欣鼓舞地歌頌的,可是過了四、五年以後,他失望了,政治熱情冷落了。自
從寫了《清史演義》為社會所歡迎後,他對寫演義的興趣逐漸濃厚。但他畢
竟是個愛國的人,有時也在演義中發發牢騷,聊以自慰。他家有藏書,也搜
集報紙材料。他博學能文,動筆很快,差不多大半年寫一部書。記得他編書
時每月從臨浦郵局寄出一部分文稿,又從郵局取回幾十元稿費,這種低廉的
稿費,替會文堂換來了大量的財富。到一九三五年全書鉛印時,那時蔡東藩
還健在,會文堂就沒有請他自己再寫幾句話,卻找了個與這部書毫無關係的
盧冀野,在每一種演義之前,寫了一篇與本書不相干的序言。盧冀野甚至於
連蔡東藩作書的先後次序也不細看,當他是從古代開始,順序寫到民國的。
書店老闆對於作者的無視,實在是不公平的。
抗日戰爭開始以後,蔡東藩的家鄉臨浦鎮淪陷了,他離開家鄉,輾轉避
難。直到一九四五年春,這位給我們留下五百萬字歷史演義的作者,沒有看
到抗戰勝利便與世長辭了。
關於《中國曆代演義》這部書應該怎樣估價?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談:
一、本書的編制體例
《中國曆代演義》是《三國演義》那一類的歷史演義,說得更具體些,
是毛宗崗改本《三國志演義》那一類體裁的演義,有正文,有批註,有總批。
這些批和注,都是蔡東藩一手寫成的,他把羅貫中、金聖嘆、毛宗崗三人的
工作集於一身。從正文說,廿四史頭緒紛繁,要寫成一部聯貫的長篇演義,
是不容易的。特別像兩晉時期前後有十六國,五代時期出現了十國,事情很
零碎,很難貫串。蔡東藩的辦法,是以歷代王朝興亡為主,每一朝以中央政
府為中心,按年代順序,記述一代重大的政治、軍事事件,也涉及經濟、文
化,而以人物活動來體現。這中間,當然屬於帝王將相的事情和統治集團內
部的鬥爭居多數。對當時和國內少數民族的關係,以及對外鬥爭,根據舊史,
大多涉及。至於寫農民群眾同封建統治階級的鬥爭,他和舊史記載一樣,是
站在統治集團一方面的。凡是講到一個重要人物,他必舉出他字什麼,什麼
地方人,大致述及其為人,有所褒貶。作為歷史知識講,這一千○四十回、
五百多萬字的演義,內容是夠豐富的,敘述是有系統的;至於全面、正確,
當然還有很大距離。就文字而論,比較通俗;但融化舊史文字,仍不免有艱
深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