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姐弟倆掌勺呀! (第1/2頁)
小杏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阿沅,才將許氏書局的方掌櫃來了,扛了口鍋來,說是你請他打的?”李氏在院兒裡摘菜,瞧見姐弟倆進門,就幾步過來接過菜蔬,邊說
“可巧,我還說一會兒去一趟書局問問呢。”
“祖母,今日請您瞧個新鮮玩意兒”
“哦?好,祖母就等著看新鮮了”
半月前杜沅繪了鐵鍋的圖樣,去了許家書局,找了掌櫃,許老闆本家在成都府,鎮上的書局是方大永在打理,想是得了東家的吩咐,聽了杜沅的描述,就一口應下了,這會兒鐵製品還是朝廷管控的,成都府一帶因為流通鐵製錢,頗重,商賈買賣十分不便,才促生了交子的出現,由此,方掌櫃才敢應下,幾方走動了,才讓書局的匠人打了這口鍋來。
這不,打好,方掌櫃一早就給杜家親扛了來
“這,這竟是鐵鍋?”
“我的天爺呀,這私下冶鐵,怕不是要?”
“祖母,這是方叔親去縣衙走動,過了明路的,您放心用就是”
“呼~如此便好,只,這偌大一口鍋,怎麼安置?”
“祖母,您瞧,這是往日祖父親手壘砌的灶臺,可不是整好合適?”
“哦,你這孩子,竟事事都預備齊了,莫不是印著大小砌的罷?不然怎的如此合宜?”
李氏小心翼翼地鍋放進了灶臺,
“祖母眼明心亮,一眼就看透了關鍵。還是祖父手巧,竟做得分毫不差,這鍋才能與灶這般嚴絲合縫!”
“祖母與你們打下手罷!”
“好,那祖母先升火?”
杜沅拿葫蘆勺舀了小半鍋水到鐵鍋裡,等水開把鍋洗一遍
杜衡正拿了刀要刮魚鱗,剖魚呢,杜辰和鄭氏就進來了
杜衡說啥也不讓孃親沾手,說了今日正式生辰,他們姐弟做飯的,李氏和杜辰也出聲相勸,鄭氏拗不過這一家子,只得搬了凳子坐在簷下,看著杜辰挽起衣袖,處理魚,鱉去了
杜沅從刷鍋的竹籤上折了一根下來,教杜衡取蝦線,處理活蝦
自己則動手把排骨,鴨塊焯水,瀝在一旁
把李氏料理好的雞放入銅鐺,加水沒過,挽了一把小蔥結,丟了幾片姜,倒了小杯米酒,就掩蓋燉了
趁著杜衡在一旁剝蒜,處理佐料的時候
鍋裡放入雞油,煉化後又加了少許豬板油,放入焯過水的鴨塊兒,翻炒出香味兒,才放入蒜片,薑片,草果,茴香,花椒少許,一匙豆醬,接連翻炒幾下,才下清水,沿鍋邊淋入少許米酒,丟一把蔥結,燜煮十五分鐘後加入泡好的筍乾,舀進砂鍋,放置在小爐子上煨著
杜沅沒燉過鱉,就,燉雞燉鴨那樣的法子?站在灶前,遲疑了會兒
李氏瞧著孫女兒這般模樣,說,今日兒媳婦兒生辰,她做婆母的也要做一道菜才合適
就接過木鍋鏟,解了杜沅的圍
杜沅也不推辭,拿起刀就開始切牛肉絲,豬肉絲,就兩斤這麼多?好吧,也是她自己忘了,這會兒的一斤=16兩=160錢,也就是1斤=16兩,1兩=10錢,故而有半斤八兩之說(古代的半斤=古代的八兩)
餘下的三分之一直接剁成了肉餡兒,她看旁邊用布蓋著的,是祖母發好的麵糰,蒸個包子?哦,這會兒叫蒸餅,避當今聖上趙禎的諱,又叫炊餅,燒餅,也統稱饅頭,還沒有包子這個叫法
杜辰按著杜沅說的,把鰱魚片了魚片,因著不常做灶下事,慢騰騰處理了這許久,才算是把魚處理了出來
杜沅接過魚,丟了蔥結,薑片,倒了米酒,撒了些許胡椒粉,花椒粉,少許鹽,在整個的草魚身上使勁揉捏,把蔥結都快揉碎了
又同樣的法子把鰱魚片也醃製了
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