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1/2頁)
微雲煙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治才懶得解釋,做皇帝的,要是一點私事都要跟人解釋,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原本李悅是想要開過春就走,但是,武昭儀算一算,二月底就要生了,與其等到了封地還要打聽生的是男是女,還不如等生下來再走。
武昭儀生了一個皇子,李治驚喜非常,他其實不缺兒子,但是嘛,自己心愛的人生的兒子總歸是不同的。皇子才生下來沒幾天,還不知道能不能站得住呢,李治就大筆一揮,給這個兒子取名叫做李弘。
李弘這個名字聽起來沒啥,但是架不住幾百年前就有一條讖語,叫做「老君當治,李弘當出」,意思就是天下大治的時候,老君就會化身李弘出世!聯絡到這個讖語上,這個名字的意義就非常不一般了。
總之,李治這個名字才取了,前朝暫時還沒什麼動靜,後宮就開始暗流洶湧起來。
王皇后頭一個氣得要死,跟李弘這個名字比起來,如今這個太子李忠簡直就像是撿來的。當然,李忠的名字一般也是可以理解的,說白了,他就是一個宮人所出,就算是庶長子,李治對他本來也沒太多的期待之情。但是其他兒子呢,居然也就順著這個思路開始取名了,像是次子就叫做李孝,第三子叫做李禮,第四子是蕭淑妃所出的李素節,但是素節其實是他的字,就像是李禮同樣字上金一樣,只是因為這個名字說起來有點拗口,所以乾脆就以上金稱呼。而李素節本名其實是李廉,按照這個邏輯的話,李弘的名字應該會是李仁,李義,李信之類的。
結果李治來了個大招,給李弘取了這樣一個意義不凡的名字,王皇后不跳腳才怪呢!她開始的時候,是想要試探著將李弘記在自己名下,畢竟作為皇后,皇子皇女名義上都是她的孩子,而武昭儀出身畢竟有些問題,所以,她的孩子記在王皇后名下,對於孩子來說也很好。
問題是,武昭儀哪裡是會給別人做嫁衣的人,李治也不答應啊,李忠記在王皇后名下他可以容忍,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因此,李治只是表示,為了不動搖李忠這個太子的位置,這事還是作罷吧!
王皇后這時候才恍然大悟,自個將武氏接進宮裡完全是引狼入室,這位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李悅對李弘這個名字可沒那麼深的印象,他對於歷史瞭解實在是太少了,唐朝的皇帝,他除了知道一個李淵,李世民,李治還有後來的李隆基之外,別的就沒有了,倒是後世有個什麼六位帝皇丸的說法,但是具體說的是誰,他也記不清楚,所以,李弘是什麼人,將來會是什麼樣子,李悅是半點也不清楚,自然他也不會以瞻仰歷史名人的眼神去看待這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嬰兒。李悅之前就做了兩手準備,這會兒自然是將祝賀皇子出生的賀禮拿了出去,敬獻了上去,然後又得了武昭儀豐厚的回賜,這才啟程往寧州而去。
這會兒已經入春了,雖說早晚溫差很大,不過對於李悅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他的馬車佈置得非常舒服,早晚窩在馬車裡面,中午暖和的時候可以出來騎騎馬。臨行的時候,李治賞賜了李悅一匹小馬,據說還是李世民當年愛馬的後代,雖說還小,但是看起來就有了些許神俊,頗為機靈。
這匹小馬通體棗紅,唯有四蹄雪白,李悅按照此時的命名規則,便叫它踏雪,踏雪雖說也是出身名門,但是在御馬監卻是經過很好的教導,頗為溫順,李悅瞧著踏雪還小,每天也只是騎一會兒,平常的時候,踏雪也就是跟著車隊慢慢溜達。
這倒是教護送隊伍裡面幾個護衛頗為可惜,這等好馬在他們看來就應該馳騁疆場,而不是陪著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娃娃玩過家家的遊戲。大唐武風頗盛,極重軍功,崇尚的是好男兒就該從軍入伍,馬上得功名,或者說,對於寒門來說,軍功才是最好的出路,畢竟,世家的影響力在軍中很有限。
可惜的是,等著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