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而且或多或少的帶著一點疏遠,這裡面一定有問題。雖然自己不知道這其中有什麼竅訣,但一定有問題。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在曾經的歷史上面,董卓其實是吃了大虧的。由於李儒的計策,導致了董卓的不敗而敗。
說實話,也就是董卓這人不聰明,這要是放在楊琮身上,司隸州光佔一個洛陽有什麼用?那還不得把邊上的河東、河內給佔全了?
光佔一個洛陽,西涼軍沒有戰略縱深,只要戰爭一起,河北之地的軍隊,可以直接從河內郡就達到洛陽的城下,再配合虎牢關外的諸侯,對著洛陽城進行施壓。
這樣的戰事對於董卓軍來說是相當不利的,也就讓董卓有了萌生退卻的心思。
而把司隸州給徹底佔全了,河內太守王匡,他敢動嗎?他有這個膽子動嗎?王匡手底下一個韓浩,一個楊奉,一個徐晃。韓浩是治理政務的高手,對於軍事一竅不通。楊奉最開始也只是山賊,真正能夠行軍打仗的,應該是徐晃徐公明,可這麼有本事的人,王匡敢用嗎?
另一個就是韓馥,手底下又有沮授,又有張合,朝廷親封的冀州牧,就因為自己是袁氏的門客,所以把冀州牧給交給了袁紹這個勃海太守。以至於最後死在了廁所裡。
至於董卓,同時期的人對他的評價沒有一個好的。荀彧:卓暴虐已甚,必以亂終,無能為也。
荀攸:董卓驕忍無親,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
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可蔡邕卻認為: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
而謀誅董卓的最大功臣,司徒王允眼中的董卓是這樣的:卓,國之大賊,殺主殘臣,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
東吳大帝孫權:天降喪亂,皇綱失敘,逆臣乘釁,劫奪國柄,始於董卓,終於曹操,窮兇極惡,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無統,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而史書《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說: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
沒辦法,史書一直都是勝利者所寫的,對於董卓這個失敗者,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唄。賈詡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可董卓執政的時候就基本沒怎麼用過他。動卓從來就沒有信任過賈詡這個人,董卓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女婿李儒。
其實,李儒的能力是不如賈詡的。賈詡看到的李儒不一定看得到,李儒看得到的,賈詡肯定看到了,只是從來不去說破罷了。
李儒所在意的,那是眼前的利益,而賈詡所看到的,則是對國家統一的規劃。
歷史上的賈詡在投降曹老闆之後,也是一言不發,不是他不想出主意,而是曹老闆手底下的謀士太多了。荀彧、荀攸、程昱、劉曄、郭嘉、司馬懿,這六個人當中,任何一個給到劉備手裡,劉備勢力早就騰飛了。
早期的劉備,就憑著簡雍這樣一個半吊子,硬是和曹操周旋了大半輩子,直到有了糜竺之後,劉備才看到了騰飛的希望。
劉備軍真正騰飛的時候,劉備到了新野開始,如果不是司馬徽這個人,劉備連騰飛的機會都看不到。是有了司馬徽,才有了新野收徐庶,南陽三請諸葛亮,後世耳熟能詳的,傳世故事。
說實話,楊琮難道不想自己稱王當主公嗎?不想當主公,這是不可能的。現在有董卓壓著,以後自己的這些戰友有可能都是曹老闆的手下,與曹老闆這個人,楊琮的看法就是,想要入曹老闆的法眼,就要把他給打痛,只有這樣,才能讓曹老闆在心裡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要不然一天到晚划水,曹某人知道你是誰,又怎麼會重用你呢?東漢末年不是打打殺殺,東漢末年是人情世故。除非是像孫定和楊琮這樣的掛比,你的武將我不一定要,因為我有比你更好的。
說實話,楊琮也好,陳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