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龜Revo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經的文句為題目,以程朱理學為參考。同時,只能用八股文答題。
從明朝中葉成化年間開始,朝廷正式確定八股取士。
八股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固定段落組成,不得自行發揮,不能旁徵博引、譬喻聯翩,也不可有其它任何越界之處。甚至即使在經典之內,還有犯上、犯下的禁忌。
八股取士自有其千般不好,但它的存在還是有現實意義的。答題格式和考試內容的限定,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考官的主觀因素對考試結果的影響,讓考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更加公平、更加客觀。
比如,要是允許自由發揮,那不同的考生必然在文風上有所不同。這樣一來,考官就可以透過文風來判斷,某張卷子是不是給他打過招呼的那個人的卷子。
“對,朕要你加一科。”朱常洛重複了一遍。
“陛下,這恐怕不妥吧。”孫如遊本能地抗拒,但他的理由還是非常充分的:“驟然加科勢必增改考試內容,有違祖制啊。”在孫如遊看來,祖制就是穩定的象徵。
,!
終於還是撞上祖制這堵牆了。朱常洛在心裡慨嘆道:但這堵牆已經不再是保護而是桎梏了,必須被摧毀!
“加科沒有違背祖制,而是在祖制之上進行延伸。朕又沒說取消進士科。”朱常洛一開始就準備循序漸進。“這樣,禮部去擬一個章程,明年春闈仍以進士科為主科,主科一切不改。但增加數學科為副科,無論會試中與不中,皆可參考數學科。數學科不影響功名,不影響任官,這總行了吧?”
“考而無用,那數學科有什麼意義呢?”孫如遊心想。
朱常洛本來想說,數學乃是萬學之父,但在儒生心裡,萬學之父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孔孟之道。於是他改口道:“朕只是想在大明未來的父母官心裡埋一顆種子。數學乃工造、天文、會計之本。如果官員不習數學,看不懂賬冊、文書,又怎麼知道轄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耕田,該徵多少稅賦呢?”
“不知道這些基本的數字,到地赴任的官員還得求著知道這些數字但不懂孔孟之學的小吏,這豈非本末倒置,有辱斯文嗎?”朱常洛換到儒家及地方官的角度繼續說。
古代為了削減行政成本,實行“官、吏分流”的雙軌制度。
官員入流有編制,吃皇糧有品級,納入朝廷科層序列。吏不入流,一般是各衙門自己供養,做基礎文書和繁雜的行政工作,不參與決策。
同時,明朝為了防止官員在地方結成自己的勢力,嚴格實行“北人官南、南人官北”的籍貫迴避制度,以及三年一屆、最多三屆的任期制度。而對於吏,朝廷卻無此要求。
因此小吏一般情況都是由當地人擔任,甚至有可能是家傳。這就形成了流官、土吏這樣畸形的地方治理形式。朝廷改土歸流,最後卻弄出了一個細碎但龐大的“世襲”吏員群體。
再加上,科舉只考孔孟、程朱等道德之學。官員到任之前,除了滿腔熱忱以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會。
最終的結果,便是形成了高官受制於小吏,小吏拿捏高官的局面。當然,官員可以將吏員辭退,但吏員一旦把祖傳的賬冊帶走,堂堂的青天大老爺立刻就會被架空,到時候官員還得恭恭敬敬地給他們請回來。
但孫如遊沒有當過基層地方官。
“恕臣難以從命,八股取士乃太祖所定之法,孔孟學說乃君子立身之本。安能違改?”
“你你說的有道理,就先這樣吧。”朱常洛被氣笑了,但他沒有再勸,反而是和眾臣討論泰昌元年恩科的具體事由,就好像他真的被說服了一樣。
:()泰昌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