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凌高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楚塞巴山橫渡口,行人莫上江樓。徵驂去棹兩悠悠,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卻羨多情沙上鳥,雙飛雙宿何洲?今霄明月為誰留?團圓清影好,偏照別離愁。&rdo;
夫妻離別,抱頭而泣,情辭淒楚,催人淚下。
這時,有幾個黑衣人一直尾隨於楊慎的身後,欲趁機行刺。為首者就是楊廷和裁汰的錦衣衛冗員胡澤,胡澤見楊慎如此落泊悽慘,心裡想:如此活著,倒不如死了痛快!於是便未動手,讓他活受罪去罷,收了傢伙離開了。
楊慎娘子黃峨回到新都,看到新都桂湖景物依舊,物是人非,寫了一首懷念相公的七律《寄外》:
&ldo;雁飛曾不度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詔風煙君斷腸。曰歸曰歸愁歲暮,其雨其雨怨朝陽,相聞空有刀環約,何日金雞下夜郎?&rdo;
一片深情,淒婉動人。
在京城正陽門外的大集市裡,有一個大大的趙記綢緞鋪格外顯眼,專賣蘇州綢緞,每天公子小姐來來往往,門庭若市。綢緞鋪裡的生意買賣由大掌櫃、小夥計們打理,東家趙三爺卻在吳婆茶坊裡吃著碧螺春,品茗香茶,聽客官們家長裡短,街論巷議。
有一日,趙三爺聽一客官小聲說:&ldo;……有18個朝臣命喪杖下……。&rdo;黎庶們也私下議論起了發生在皇宮裡的撼門之事……。
正如楊慎詩曰:&ldo;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do;
嘉靖三年九月,嘉靖皇帝定大禮,稱孝宗為&ldo;皇伯考&rdo;,昭聖太后張氏為&ldo;皇伯母&rdo;;稱恭穆獻皇帝為&ldo;皇考&rdo;,章聖太后為&ldo;聖母&rdo;,並將恭穆獻皇帝遠在湖廣安陸州的陵寢取名為顯陵。
至此,護禮派全軍覆沒。已告老還鄉回四川新都的楊廷和於嘉靖七年削職為民,第二年卒,終年71歲。其子楊慎終生未再被朝庭啟用,嘉靖三十八年70歲客死他鄉。
與之相反,議禮者均得重用。張璁、方獻夫先後官至內閣首輔。桂萼、席書、霍韜、黃綰等官至尚書。
此時,武定侯呈上刊刻裝楨好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皇帝讀後倒吸了一口冷氣,心裡說:&ldo;楊廷和、蔣冕、毛紀等人為今日之董卓、曹操也!&rdo;又得意地說,&ldo;朕可不願做漢少帝劉辯、漢獻帝劉協也!&rdo;
正文 後記
更新時間:2010-8-28 7:12:01 本章字數:1535
後記
嘉靖皇帝經近過3年的抗爭,在年滿17歲時終於皇權大握,一言九鼎了。&ldo;大禮議之爭&rdo;也因&ldo;大禮獄&rdo;而基本結束,議禮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本來,大禮議之爭,就無是非與曲直,正確與錯誤,只有君權和臣權、虛權與實權之爭,誰掌了實權,誰的話就是真理。沒有實權時,雖是皇帝,可連自己是誰的兒子,自己說得也不算數!一旦大權在握,誰死誰生也由你定了。大禮儀之爭,其核心無非就是大宗與小宗,正宗與支宗的問題,也是爭論之焦點,何為大宗?按照楊廷和等臣的觀點,孝宗是大宗,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是小宗,大宗不可絕,小宗可絕。孝宗和興獻王是親兄弟,為什麼要說孝宗是大宗呢?原因不就是孝宗是皇帝嗎?如果說做了皇帝就是大宗,這嘉靖皇帝不也應該是大宗嗎?兒子是大宗難道父親還是小宗了?所以說,這是一個如同是雞生蛋還是蛋孵雞無法說清楚的問題,因而留下了懸念:大禮儀之爭結束了,而大禮議卻遠沒有結束。
只到嘉靖十七年,那個懸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