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凌高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學忠靠近張璁,故意神神秘秘地說:&ldo;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我給你透露一個訊息,楊大人和石大人雖佩服你有才,可對你近日來的所作所為不是太滿意,好象還有非常有意見呢。張兄是明白人,請反躬自省,去方為圓,以得重用……&rdo;話說得很明白,意思是要張璁改弦更張。
張璁笑笑說:&ldo;李大人把學生說糊塗了……&rdo;
李學忠看張璁嘻皮笑臉,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心裡明白,你這不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嗎?他不高興地說:&ldo;你那《大禮或問》說的都是一些什麼啊?一派胡言,狗屁不通……&rdo;
張璁仍然笑著說:&ldo;李大人息怒,學生不才,《大禮或問》何處有錯,還請李大人斧正!&rdo;
李學忠本想發火,但他強忍怒火說:&ldo;今日本官不想與張兄辯什麼對或錯,只是想奉勸張兄審時度勢,順應大流,莫做絆腳石,被眾人所唾棄。另外,還要為你自己的前途著想,你現在已經年近半百了,再不有所作為,那就成老朽了……&rdo;
張璁說:&ldo;學生從小習學五禮,難道李大人要學生為了順應什麼大流,而摒棄五禮不成……&rdo;
李學忠急了,他說:&ldo;本官跟你直說吧,你現在觀政結束,正是面臨重新選擇之時,一邊是大好前程,一邊是萬丈深淵,你自己掂量著辦吧?&rdo;見張璁仍面無表情,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李學忠一甩袖,氣憤地走了。
吏部主事李學忠沒有讓張璁改變立場,楊廷和一氣之下,授意吏部將張璁調至南京為刑部主事。
正文 74.爭奪力量
更新時間:2010-8-2 6:40:05 本章字數:3119
74.爭奪力量
張璁臨行之前,吏部尚書石瑤對他語重心長地說:&ldo;你至南京視事,陳力就列,不僅要展其宏圖,功施社稷,而且還要謹其言,慎其行,勿再發什麼奇談與怪論了。就你的才能而言,留在京裡更大有作為……以後能否回京,扶搖直上,飛黃騰達,那就要看你在南京的所言所為了。&rdo;言下之意是要他不再與內閣作對了,想要回京,則要看你的表現了,目的是想封住他的嘴巴,不再讓他為皇帝說話。
張璁到了南京後,支援張璁的霍韜、熊浹等人也被以種種理由放到外地去做官去了。
禮議之爭的一方又只剩下嘉靖皇帝孤家寡人了。
楊廷和一方面削弱對方的力量,一方面又加強了自己的勢力。
雲南都御史何孟春在雲南任職期滿,到京候職,恰逢議大禮,也向皇帝上疏稱興獻王不宜稱考,因此得到楊廷和的賞識。正當何孟春正準備赴南京去任兵部侍郎時,楊廷和令人在半道將其召到京城,任命為吏部左侍郎。與此同時,還拉攏平時很少參與議禮的老臣,那個刑部尚書林俊,讓他輯錄自堯舜至宋理宗事共十宗上疏說服皇帝。
林俊已經70歲,字待用,號見素,福建莆田人。成化十四年,登進士第。歷仕四朝,德高望重,他原本並非喜歡楊廷和,可為了所謂的護大禮,他們兩人竟然不避前嫌地聯起手來。
林俊上疏道:&ldo;孔聖人說:觀過知其仁。大禮之論,至今日尚未蓋棺定論,源之陛下重孝道之過也。司馬光有言,秦漢始,入繼大統,有尊崇其生父母者,但皆取譏於當時,貽笑於後世矣!陛下純德純孝,豈可步其後塵啊,您就不怕讓後人恥笑嗎?&rdo;
嘉靖皇帝看了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