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秦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黑心?」小白指著自己的鼻子,氣得滿臉通紅。
「他並不黑心,您的女兒真的就是自殺。」聶之軒脫下手套走了過來。
「放屁!」夏母叫道。
「您聽我說,」聶之軒說,「經過調查,死者剛剛失戀,而且有多次自殺史,她具備自殺的心理動機。」
「鬧過自殺的人就會真自殺嗎?你這是什麼道理?」夏母哭著說。
「阿姨您冷靜點。」聶之軒說,「我們透過現場勘查,發現死者原來租住的房屋窗戶,就是起跳點。這個窗戶的窗沿處,只有夏曉曦一個人的足印,可以排除她跳樓的時候有其他人在場。」
「現場痕跡有可能是偽造的呀!他把曉曦弄暈了,然後偽造了現場,再碎屍。」
「不可能,死者高墜的時候,碰到了7樓伸出來的晾衣架,才導致身首異處,而不是別人碎屍的。從傷口的形態和7樓晾衣架的血跡可以斷定這一點。」聶之軒說,「而且死者身上沒有任何抵抗傷和約束傷,也沒有中毒、窒息、顱腦損傷等可以致暈的痕跡。所以只能是她自己跳下來的。」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夏母叫道,「自殺也可以碎屍嗎?」
「可以的。」聶之軒斬釘截鐵地說,「我負責任地告訴您,可以的!」
案情x剖析
碎屍
在許多驚悚犯罪題材影視劇中,不乏對碎屍案件的描寫。經過這類影視劇的渲染,大多數人知道,碎屍案件一般都是很嚴重的案件,是犯罪分子精心謀劃的案件。
在這樣的案件中,法醫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法醫秦明系列小說以及科普書《逝者證言:跟著法醫去探案》中,都對碎屍案件進行了介紹,也介紹了法醫在處理碎屍案件中所發揮出的作用。
在接到碎屍案件報警後,法醫抵達現場,要儘可能多地尋找、收集屍塊。首先透過屍塊的損傷形態,以及對現場的勘查,綜合判斷死者的死亡方式究竟是什麼。
在確定死亡方式後,法醫會對屍塊進行研究。在儘可能明確死者的死亡原因、死亡時間、致傷工具以及分屍工具以後,還需要進行以下幾點工作:(1)根據屍塊的生理解剖特徵推斷死者的性別。(2)根據恥骨聯合面、牙齒、骨盆等的特徵點,推斷死者的年齡。(3)根據長骨長度推斷死者身高。(4)根據屍體面板特徵點,如文身、痣等,還有內部器官特徵點,如有沒有動過手術,有沒有生育史等進一步刻畫個體特徵。有了這麼多個體特徵,警察就很容易尋找到死者的身份,一旦找到了死者的身份,案件也就算偵破了一半。
碎屍案件通常是熟人所為,畢竟一般情況下,陌生人何必要碎屍呢?
破案過程聽起來很過癮,但是大家通常會忽略了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死亡方式的判斷。
在所有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法醫和其他專業警察都必須對現場進行勘查,對屍體進行檢驗,結合調查情況,為事件定性。所謂的定性,就是能不能排除他殺。這是一項技術活,結論下達必須有充分的依據,而不是想當然而為之。在法醫學中,他殺、意外、自殺被稱為「死亡方式」,就是指機體所發生的死亡,是由別人導致的,由自己導致的,還是一些意外因素導致的。
很多人不能理解「自殺碎屍」和「意外碎屍」。在這裡,我就重點說一下碎屍案件的死亡方式判斷。
一、「碎屍」的含義
老秦有時候不禁感慨,中國的漢字文化實在是博大精深。就拿「碎屍」這個詞語來說,其實就有兩種含義。一種作動詞理解,也是大家一般所理解的:「屍體被人分解後拋棄、藏匿」;另一種則作為名詞理解,表示屍體的狀態,例如在一件命案中,死者不是一具完整的屍體,而是由幾塊屍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