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第2/3頁)
念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三百六十兩,在上清鎮重建的。後來又經過數次修葺維護,乃變成現在的明清風格建築群。
門前的庭院正中,鑲嵌著巨大的太極八卦圖,正門前的抱住上,鐫刻著一副對聯: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橫批:相國仙府。
從大門進入,穿堂過院進入二門,二門上也有楹聯,雲: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過了二門之後,眼前的重重殿舍,頓時讓人生出侯門深似海的感覺。
平時嘰嘰喳喳沒有一刻清閒的萬書高,彷彿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東看西看,卻不敢隨便說話。
事實上,天師府也就是按照皇宮的佈局來建造的。這份特權,是過去歷代皇朝特許的,這份榮耀在華夏國,更是絕無僅有。‐‐不信的話,您穿越到過去,蓋一棟山寨皇宮看看,立馬就有御林軍殺來,砍你的腦袋抄你的家。
邁過二門,府內豫樟成林,蔭翳蔽日,鳥棲樹頂環境堪幽。雖然在樓宇之中,卻讓人感覺行走在山澤糙莽之間,奇花名木無數,秀色不離身邊,恍如仙境。
踏著長長的甬道,路過一井。
此井叫做靈泉井,相傳為南宋某一代天師,令道士白玉詹所鑿。當時鑿挖到七七十四九丈,驚動了龍王,問:&ldo;為何要挖得那麼深?&rdo;天師說:&ldo;我要借四海之源,用來演法煉丹。&rdo;所以又被叫做丹井。此水供天師家人飲用,又作煉丹用水,泉甘味美,久旱不枯,也是天師府一景。
再往前走,便是玉皇殿,殿內供奉著九米九高的玉皇大帝寶像,金童玉女、二十天君配祀兩邊,八條金龍飛舞楹間,果然是人間天庭的森嚴氣象。
丁二苗等人按規矩來,玉皇殿敬香之後,才繼續向前。
等到過了三門,才是天師殿。
殿門兩邊有對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上有匾額:嗣漢天師府。字跡龍行虎步,大氣磅礴,正是清代乾隆皇帝,愛新覺羅&iddot;弘曆的墨寶。
天師殿由前、中、後三廳組成。客廳裡有塊圓形翠綠色盤石,名&ldo;迎送石&rdo;,是歷代天師迎送客人到此留步的地方。‐‐過去的皇帝老兒來拜訪,天師也只迎送到這裡,連三門都不出,可見天師身份的尊貴。
前天初到龍虎山的時候,萬書高還在私下抱怨,說天師擺架子,不出來迎接客人。此時知道了迎送石的說法,才知道自己等人的身份,遠遠不夠天師來迎。
殿中的正廳中央,供奉著三尊神像,中間在刀劍斧戟和龍虎旌旗擁簇下、極劍危坐的,便是道祖天師張道陵,侍立兩邊的是他的兩位高徒王長、趙升。
羅茜帶著眾人,依次上香,鴉雀無聲。
上香完畢,羅茜歉意地一笑,道:&ldo;各位前輩和仙友造訪,天師府蓬蓽生輝,論理說,天師應該倒履相迎才是。但是天師年紀高大,又有微恙在身,因此難以盡地主之誼,還請大家多多擔待。&rdo;
&ldo;無妨無妨,羅姑娘客氣了,折殺我等。&rdo;眾人謙遜了幾句。
&ldo;多謝各位寬宏大量,萬法宗壇,已經備好香茶,請各位移步。&rdo;羅茜一抬手,帶著眾人出了天師殿,分花拂柳,曲折向前。
時間不大,來到天師府的萬法宗壇。
只見巨大的院落裡,黃旗招展,香風繚繞,已經佈置好了兩座標準的道家法壇。
法壇高三尺三寸,上面鋪著黃布,擺著案幾,是一個正規的八角形,每邊長三尺三,面積大約六平米左右。
兩壇分立東西,遙遙相對,中間距離三丈三尺遠。
法壇向北幾丈外,有一排條桌和座椅,那是觀眾席。席上擺放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