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曉11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眼看近了年關,兩家的父母開始商議孩子們的婚期。正是談婚論嫁的年紀嘛,一切發生得喜悅而又從容。
訂婚的時候,男方已將首飾送來了,是秦軍他媽專門託人從南昌訂回來的一條金項鍊和戒指。現在一旦提及婚期,禮金便又成了關鍵。在這個問題上,曉月的父母一直沒有明確表態。秦軍父母又不好直接相問,便請媒人出面,打聽街上最近嫁娶禮金的水平,最後循城裡最近禮金的中等水平,在媒人的見證下,給女方用紅紙包了三萬塊禮金送來。
曉月父母自然是十分滿意,三萬塊禮金在他們這兒,已經算是較高的水平了。去年趙家的女兒出嫁到領村,禮金只給了一萬八,鄉親們私下議論還覺得甚是體面呢。
禮金到位了就要準備“接過門”儀式。由男方擺上幾圍酒席,接女方的叔、伯、姑、舅、姨等至親去“認門兒”。
嫁妝由女方的父母拿主意安排,規格通常是按禮金數額去辦,講究的父母或許會貼補上一些。一般來講,“嫁妝”的備辦,由女方父母全權決定,辦多辦少,男方都不能、通常也都不會有明面兒上的異議。
按照慣例,嫁妝辦齊後,會在女兒出閣的前一天,統一送往男方。
通常是在那天的一大清早,女方父母便請來一輛敞篷大貨車,開始清點置辦好的嫁妝,作一份帳冊,再一件件貼上大紅的雙喜字兒,將嫁妝裝滿一車。
婚嫁大喜,村中老少都會跑來蹭蹭喜氣,摸一摸嫁妝的質地、看一看嫁妝的排場、感嘆主家一定花了不少錢、發表一番感嘆。小娃兒們都要跑來擉(chuo)糖吃。午飯之後,會安排新娘的兄弟押車,一路放著鞭炮將嫁妝送往男方家中。嫁妝到了男方家中,會有專人接待和清點,點一樣,唱一句:“原木餐桌椅一套”、“電動車一臺”、“鋶金梳妝檯凳一套!”、“高階保溫壺一對”……照樣也是圍滿了觀摩的鄉鄰,上下品評女方的“講究”。男方還得好生招待這些送嫁妝的貴客,尤其是舅子,得封一份紅包。
也有一些自私的父母,為著這樣那樣的考慮,希望存多一些資本,便將這禮金的大部分克扣下來,只為女兒置辦一些被子、箱子、桌子、凳子之類,看起來紅紅綠綠一大車,其實並不值幾個錢。尤其是家中貧窮,又有兒郎未曾婚配的人家出現這種情況的居多。
往往在事後這些父母自己心中作怪,覺得對不起女兒,又怕被人指責“賣女兒”,便還要費盡心思地四處去宣揚自己的獨到見解:“我養這麼大好個女兒,從今後就要給他家做牛做馬,給他家賺錢,我憑啥還不能賺點禮金啊?”又或是:“我還有個仔等著娶媳婦兒呢?全花光了拿啥折騰?那古時候還興換親呢,我就當是拿這錢去給我兒子換親了還不成嗎?我又沒拿來貪自己享受……”鄉親不免也要故作同情的“是啊是啊……”感嘆一番。
更多的父母卻是生怕良心難安,更怕嫁妝寒酸會導致自己女兒在婆家將來生活時沒有顏面、被婆家挑剔時心中沒有底氣,以至於影響女兒將來在婆家生活的地位,擔心女兒因此受到輕賤。所以即便舍上老本,也要陪嫁得至少比禮金豐厚一些。
父母坐在燈下細數這些由頭,回憶著自己結婚時的趣事。母親說,幾十年前的嫁妝,常常是以家畜或日用品為主,比如一對羊、一對鵝、一對雞、一對鴨,一雙豬仔、一雙茶缸、一對熱水瓶、一對痰盂、八套鋪蓋、還有給男方的親友們準備下的十八,或二十八、或三十八雙鞋等等。家畜們頭頂一律都被抹上了一大塊紅漆,煞是好看。女方的叔伯們將嫁妝歸置整齊,擔挑肩扛,或牽、或拉,熱熱鬧鬧地驅趕著這群趾高氣昂的家畜們,伴著鞭炮聲、鑼鼓聲,咩咩、嘎嘎、咕咕地亂叫著,前往女婿家中,像陪嫁的丫環一般,它們將要集體去往一個陌生的家中,陪伴自家即將出閣的姑娘。再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