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隨竹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朝元老
有一位中堂大人,他曾是明朝的宰相。後來,明朝滅亡,他投降了流寇,這件事飽受世人的非議。等他年老辭官,回到家鄉隱居時,建造了一座氣派的享堂。享堂落成後,有幾個人在裡面守夜。
第二天清晨,守夜的人驚訝地發現,堂上掛著一塊匾額,上面寫著 “三朝元老” 四個大字。兩邊還掛著一副對聯,上聯是 “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 “孝弟忠信禮義廉” 。大家都不知道這匾額和對聯是什麼時候掛上去的,心裡充滿了疑惑,完全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有人暗自揣測,說:“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其實是隱晦地表示‘亡八’,也就是‘王八’的意思;下聯‘孝弟忠信禮義廉’,少了一個‘恥’字,暗指這人‘無恥’ 。” 如此看來,這對聯是在嘲諷這位中堂大人先後侍奉明朝、流寇,毫無氣節,恬不知恥。
洪經略奉命南征,大獲全勝後凱旋而歸。當他抵達金陵時,為了祭奠那些在戰爭中陣亡的將士,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醮薦儀式。
儀式進行期間,有一位他昔日的門生前來求見。門生行完大禮後,立刻呈上自己的文章。洪經略常年征戰,早已厭倦了舞文弄墨之事,便以自己年老昏聵為由推辭。
然而,這位門生卻不依不饒,說道:“老師只需安坐靜聽,容學生為您誦讀,讓您聽聞。” 說完,就從袖子裡掏出文章,大聲朗讀起來。可令人震驚的是,他讀的竟是前朝明思宗親自撰寫的,祭奠洪經略在遼陽死難的祭文。
讀完之後,門生放聲大哭,轉身離去。洪經略站在原地,滿臉尷尬,內心五味雜陳。他或許回想起了曾經為明朝效力的過往,又或許對門生此舉的深意感到羞愧。這場面,讓旁人看了也不禁唏噓感慨,其中的諷刺與悲涼,不言而喻。
醫術
在沂州,有個姓張的窮苦老百姓。一天,他走在途中,遇到一個道士。這道士擅長看相,瞧了瞧他說:“你以後會憑藉一門手藝致富。” 老張趕忙問:“那我該學什麼手藝呢?” 道士又打量他一番,說道:“行醫就很不錯。” 老張一聽,苦笑著說:“我也就認識幾個簡單的字,哪能當得了醫生啊?” 道士笑著說:“你這人太迂腐啦!有名的醫生哪用認識多少字,只要肯幹就行。”
老張回到家後,因為窮,也沒別的營生,就收集了些民間藥方,在集市上找塊空地,擺起了醫攤。攤上擺著些魚牙、蜂房之類的東西,靠耍嘴皮子招攬顧客,可一開始也沒人覺得他有啥特別的。
正巧,青州太守咳嗽得厲害,官府發文到各個下屬地區徵召醫生。沂州本就地處偏僻山區,醫生很少,縣令害怕交不了差,就責令鄉里推薦。於是大家一起推舉了老張。縣令立刻派人把他召來。老張自己還正被痰喘的毛病困擾,連自己都治不好,一聽這訊息,嚇得不行,堅決推辭。可縣令根本不聽,最後還是用驛站的車馬把他送了去。
老張一路經過深山,渴得要命,咳嗽也越發厲害。他進了一個村子找水喝,可山裡的水貴得像玉液瓊漿,他四處求水,卻沒人願意給他。這時,他看到一個婦人在過濾野菜,盆裡菜多水少,那汁水濃稠得像口水。老張實在渴得難受,就求婦人把剩下的汁水給他喝。過了一會兒,他的口渴緩解了,咳嗽也一下子止住了。他心裡暗自琢磨:這大概是個好藥方。
等老張到了郡裡,其他地方的醫生已經先給太守治病了,但太守的病一點都沒減輕。老張進去後,找了個隱秘的地方,假裝列出藥方,傳給大家看,又派人到民間收集各種野菜,按照之前看到的方法處理後,把汁水給太守喝。太守喝了一次,病就好了。太守非常高興,賞賜給他很多財物,還送了一塊金字牌匾表彰他。
從那以後,老張名聲大噪,家裡門庭若市,找他看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