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說“奇女子”這三個字有具象化的存在的化,那麼凌瀾,就是人選的最佳註釋。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凌瀾,出生在中原某個偏僻而窮困的小山村裡。
做為家庭裡出生的第八個孩子,第二個女兒,凌瀾一出生,就被實在養活不起她的父母,交給了一個來村裡收丹參的老參客,帶走養育——
在送她走的時候,她的父母也是為她周全考慮過的:第一,這個老參客的情況,他們也是熟悉的,已近年近七十的人了,卻因為生活不定,一直沒娶妻生子。早兩年,也就是建國前,戰亂時,他還年輕,為了一口活命的糧食,就跟著師父往遼東走參,沒少落下傷病殘痛。因此才改了往中原收丹參的。
他的腦子聰明,也頗識些字,手裡更因為多年南來北往走參帶貨,沒少存住些家底的,所以孩子跟著他,是一定不愁吃喝,甚至將來這個女孩子長大了,只要肯好好奉養他到老,嫁妝和遺產,都是不愁的。
第二,老參客自己也說了,他是不想要男孩兒的。男孩兒的心太大,也太野。再說他這兩年也沒少收徒弟,奔著養老挑的男娃兒,可到了到了,也都是有了媳婦忘了爹。既然這樣,索性不如再養個小的女娃兒。自己拉扯大,總是能收些香火情。
第三,老參客說的,他自己也願意做中原人,不打算再往外走了,就打算落根在離小山村不遠的縣城裡。這樣一來,孩子長大了,親生的養生的父母都在。他呢也多結了門親——事實上,如果不是他早年落下的一些病根,讓他無論如何也得找個離醫院近的地方定居,他是很願意就留在這個看起來窮,但人情味兒十足的小村子裡,買塊地方蓋個房子養老的。
事實上,老參客在養了這個孩子,並藉著自己的姓給她取名叫凌蘭之後,他也是做到了初始承諾的那些事情的——直到,後來某個特殊時期開始,老參客為了躲避一些麻煩,跟凌蘭的親生父母商量著,要帶她往南去幾年,躲一躲。
凌蘭的親生父母,是不知道老參客身上有什麼麻煩的。他們只是覺得,你當初承諾好的事情,是不能變的。所以不答應。
但老參客心硬,見她父母不答應,就索性面兒上承諾好好好,轉頭就悄悄把自己手裡偷存著的,原本想留著,給自己保最後一口氣用的,一根400年的老山參,並同一張交代自己去處,請他們諒解的信留給了凌蘭的父母。
託他的福,凌蘭生父母的大兒子和三兒子,也是凌蘭親生的大哥三哥,那時識了不少的字,也讀了幾年小學,於是就將信念給了父母聽。大兒子尤其忠厚正直,且跟著老參客也沒少見識好藥材,於是一眼看出,那隻參須長得比他們家炕還長的山參,是老參客原本打算拿來保命的東西。也是能引來一場滅頂之災的奇寶。
凌蘭生父母立刻明白了老參客的心思——這樣的時候,這樣的東西帶在身邊,不但不能保他這條命,說不準還會反過來害死他跟尚在襁褓裡的凌蘭。再加上他到底是要違反諾言了,心裡對他們也是有愧的。
於是,索性將這枝足以驚動當時整個中國的奇珍異寶,押給凌蘭的生父母,一來萬一他們父女倆人遇到什麼想打這寶貝主意的,這寶貝不至於讓他們受害,也能保全。二來,也是對凌蘭的生父母表達一個信任,託付,和承諾的意思——我信任你們,所以把自己保命的寶貝,這輩子奔來最珍貴的東西,交給你們,做為帶走你們女兒的抵押。
這樣的打算裡雖然帶了些算計,可凌蘭的生父母一想,他也是真怕寶貝牽連到了孩子。於是心裡一軟,就再也沒追究,並囑咐了兩個兒子不許外傳之後,就將這株老山參裝進盒子,藏在了一個只有他們二老知道的地方。
接下來的故事,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轉折,或者爭寶奪珍的奇險——老參客帶著凌蘭,一路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