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老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重生的貝多芬》第 545 話
另一邊。
看著貝貝採訪的雷蒙·多內克苦澀地笑了。
“原來是這樣。”
天賦異稟,上天眷顧。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言語能夠形容貝貝。
從三歲開始創作曲子,近二十年的音樂生涯中從未有過一次失敗,貝貝的天賦,與他共事過的雷蒙·多內克怎會不知。
正因為深知其卓越非凡,他才放棄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
那種感覺就如同面對導師威廉·富爾特文格勒時一般。
獨斷專行且獨一無二的天才。
雷蒙·多內克既沒有說服他的信心,也沒有超越他的勇氣。
雖然也曾認為貝貝和導師沉迷於變革而輕視傳統價值,但自己卻始終沒有勇氣站出來。
最終,他選擇離開柏林愛樂樂團,而不是為了首席指揮的職位去競爭或者說服貝貝。
儘管他曾自我安慰是要延續威廉·富爾特文格勒所構建的偉大音樂世界,但雷蒙·多內克不得不承認,自己只是害怕。
從貝貝的話語中。
他察覺到,一直以來所認為的所有矛盾衝突的根源,其實是自己狹隘的思維。
雷蒙·多內克曾認為貝貝太過優秀,無法與之抗衡,甚至會被其忽視,然而此刻看著貝貝稱因團員們而使自己得以完整,他不禁嘆息。
這個還未活過自己一半歲月的孩子竟然宣稱,在憑藉自身天賦之前,與團員們的默契配合才是最為重要的。
正是因為與他們攜手合作,才能創作出如此卓越的曲子。
這對雷蒙·多內克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衝擊。
在上次樂團大賽的爭論、與富爾特文格勒的告誡相互交織下,他開始覺醒並深感愧疚。
“或許……”
雷蒙·多內克暗自思忖。
“……不,也許……”
經過反覆思考,他不得不面對那個曾經努力否定、甚至故意視而不見的事實。
導師和貝貝早期的音樂有著強烈的維也納古典派風格。
在當時,沒有哪位音樂家比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巴赫、莫扎特、海頓、貝多芬,雷蒙·多內克也曾為那時的他們所傾倒。
那樣的威廉·富爾特文格勒和貝貝絕不會輕視傳統的價值。
他們如此透徹地理解眾多天才在漫長歲月中所留下的偉大遺產,怎會不知其價值所在。
只是。
貝貝認為音樂、演出是與他人共同創造的,因此每次都會有所變化。
演奏者。
聆聽者。
提及團員們時,貝貝清晰地闡述著。
音樂是共同協作的產物。
音樂並非由獨一無二的天才獨自締造。
真正的音樂誕生於人與人的關係與交流之中。
正因如此,他才創作出能夠將演奏者的技藝發揮到極致的曲子,呈現出觀眾們渴望聆聽的樂章,實現自己想要表達的音樂故事。
所以,一場演出所蘊含的一曲之價值是無可比擬的。
這便是追求變化的緣由。
“我太愚蠢了。”
曾經厭惡所謂的“簡單音樂”。
反感那些“不夠高雅的音樂”。
此刻不得不承認這是自己的獨斷專行。
“簡單音樂”意味著溝通順暢,“不夠高雅的音樂”則表示不拘泥於形式。
雷蒙·多內克終於理解了導師和貝貝。
然而,一切都已無法挽回。
更可悲的是,他甚至失去了作為音樂家的自我。
格蘭披治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