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3/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年輕的高麗王不知死活外,還是有一定的其他原因的。據史書記載,有原依附於高句麗的“契丹別部出伏等背高麗,率眾內附,高祖納之,安置於渴奚那頡之北“。這契丹以及其他部落歸順隋朝的事實讓這個想在該地區做老大的高句麗極其不滿,而年輕的高麗王高遠沒有他父親對強大隋朝的畏懼,怒火之下就率靺鞨之眾討擊背己入塞依附隋朝的契丹。雖然沒有直接冒犯隋朝,但是入侵隋朝的勢力範圍和明目張膽的追求東北亞地方霸權的野心與隋朝利益發生了衝突,而且違背了皇帝楊堅“自化爾藩,勿忤他國”的訓示。
第六十九章 徵遼原因
隋朝這時實力強大,北方突厥也不足為慮了,於是楊堅在知道新高麗王高元想染指遼西后一改以往撫慰的政策,在開皇十八年(598)六月二27日,楊堅以宗主國皇帝身份下詔黜高麗王元官爵,大興問罪之師,命兒子漢王楊諒為元帥,宰相高熲為元帥長史,總領水陸二路30萬大軍討伐高句麗。從楊堅派出兒子和宰相高穎率30萬大軍出征就能看出他不僅僅是想教訓一下子高句麗的,而是想來個直接滅掉高句麗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漢王楊諒率軍從臨渝關出塞,正碰上連日大雨,後方糧草運不到,軍中缺乏食糧,更不幸的是還遇到了疾疫流行。水軍從東萊渡海向平壤城前進,途中也碰上了大風,船隻多被吹散沉沒。出征的隋軍在天災面前損失十有**,無奈之下隋軍被迫還師。楊堅這次出兵雖然失敗,但是還是讓高麗王知道了不能直接與強大的隋朝來硬的,於是年輕的高麗王高湯趕緊派遣使節向楊堅謝罪認錯,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子高元”,楊堅出兵高句麗本來就有朝臣反對而自己也不想再打了,所以一看高麗王高元服軟後,也就消了一口氣,於是下令罷兵同時恢復高元的官爵承認高元的統治。
說實話楊堅的這次出兵雖然最後是在高麗王高元謝罪認錯的情況下罷兵的,似乎是取得了勝利,但是實際上楊堅的這次出兵使得高句麗更加不把隋朝放在眼裡,所以朝貢也是想來就來、想不來就不來。而且更是在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上隨意欺打小國家,例如,楊堅出兵的時候還曾聯絡朝鮮半島的百濟國夾擊高句麗,百濟王餘昌開始的時候原以為強大的隋朝大規模的出兵高句麗必能滅掉它,於是“遣使奉表,請為軍導”。但戰事很快結束而且高句麗沒有任何的損失,這下弄得小國家百濟倒黴了,高句麗得知百濟參與與隋協同出兵一事後,即“以兵侵掠其境”,使的聽命於隋的百濟國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是這時的楊堅已經不想出兵高句麗了,於是下詔給百濟王餘昌:“往歲為高麗不供職貢,無人臣禮,故命將討之。高元君臣恐懼,畏服歸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
楊堅出兵失敗後,高句麗就成為了大隋帝國威加四海的最大敗筆,而且強大的高句麗也就成為了隋朝除突厥之外最大的外來威脅。此後高句麗更為驕狂,時常在邊境鬧事,成為隋朝一個很大的隱患,迫切需要一勞永逸地解決。
其實隋朝與高句麗的矛盾在於隋朝要四夷歸心而高句麗則是希望隋朝勢力不要插足東北亞以維持期霸主地位。說實在的到了隋朝時高句麗立國已五百多年,在東北亞區域性地區己建立了霸權,百濟、新羅不能抗衡,倭國的干涉也被擊退,靺鞨、室韋俯首稱臣,契丹雖叛附不一,亦不能興風作浪,特別是高句麗西聯突厥,又曾南結陳朝,在東北邊境出現了俯瞰中華的態勢。在中原有亂的情況下,則有如後來的與高句麗有血親關係的滿洲女真人一樣入關滅明席捲中原易如反掌,其勢真可謂“狼顧燕垂”,虎視眈眈。
到了對外更具有野心的楊廣為大隋皇帝之後,高句麗還是不知收斂,多次激怒楊廣成為了楊廣大規模征討高句麗的導火線。大業三年的時候,北巡至**的楊廣在啟民可汗的汗帳碰到了高句麗的使者,這引起了楊廣對於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