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的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力盡數抓在手中。
特別是軍隊。
槍桿子裡出政權,他對這個道理非常明白。
除了中尉軍和衛尉軍之外,就連宮中郎衛也被其黨羽滲透。
至於朝堂上的那幾個大家族,亦是各有態度。
太尉王賁於當年病逝後,其子王離繼承武城侯爵位,被舉薦為太尉。
王離曾追隨趙佗滅齊和攻取河南地,算得上趙佗的舊部。
趙佗又是他大父和父親的舊部,趙、王兩家的關係糾纏不休,相比於陌生的三世皇帝,王離自然是傾向趙氏更多一些。
“大父和父親皆言,朝堂之事多做少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情況我還是不參與的好。”
王離嘆息著搖頭。
相比王氏的中立,蒙氏的蒙毅則對趙氏專權非常不滿。
只是可惜新任的廷尉趙高以河西蠻夷多事,律法難以通行為由,舉薦了蒙毅這位法律高手前往河西張掖郡為郡守。
對於這個舉薦,將作少府章邯,治粟內史王戊等人紛紛贊同,最後在趙佗奏稟皇帝后,將蒙毅送到了張掖郡當郡守,去治理那裡的月氏人和羌人。
蒙氏之後,楊氏的楊熊是趙佗好友,辛氏因昔日辛梧的關係和趙佗多有往來,並非敵手。李氏的李信就不用多說,唯有馮氏因為有女子嫁給文通侯李於的緣故,和趙氏有些不睦。
但馮氏的當家人馮去疾是個老江湖,知曉分寸,有他在,馮氏並沒有露出敵意。
王綰、馮去疾年歲已大,沒了多少銳氣,為了家族著想,儘量避免和趙佗衝突,使得整個秦國朝堂徹底成了趙佗的一言堂。
他說一,沒人說二。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趙佗並沒有理睬陳平、酈食其,甚至黑臀、鍾離眛等人的勸進之說,他只將心思放到國家大事上,認真的革除舊弊和進行創新。
秦三世三年,因為沒有了李於等法家門徒的阻撓,趙佗的諸子學室計劃順利在天下推行,狠狠收了一波天下士人之心。
除了法家門徒外的所有士人,皆言鎮國侯開明,願意傳承諸子學問,乃是世之賢臣。
諸子學室的推廣,培養出了一批知識分子。
其中的佼佼者被舉薦成為官吏,剩下的人也各有出路,比如一些人就在政策激勵下,胸懷壯志前往蠻夷地區進行文化宣傳,好換取資歷,以獲得更好的前程。
總之秦國在思想文化上,正從壓制轉向開放。
到了秦三世四年,率軍前往遼東征伐的李信回來了。
他帶回了叛賊冒頓的首級,以及上千個胡人俘虜,親手解決了他昔日在東北留下的禍患。
對於咸陽發生的那些事情,李信不清楚,他也不想知道。
李信已經五十多,快接近六十歲了,數十年的征戰,讓他滿臉風霜,兩鬢已被霜雪染成白色。
在奏捷儀式後,李信彷彿是完成了他這一生所有的任務,兩個月後便舊疾復發,臥於床上。
“李將軍。”
趙佗跪在李信榻前,看著面前衰老的男子不由淚流滿面。
李信笑了笑,虛弱的說著:“你如今可是堂堂鎮國侯啊,對於生死之事當已看開,沒什麼好哭的。”
趙佗說道:“不管我趙佗此生是何身份,李將軍皆是我趙佗的伯樂,若無將軍當年賞識,豈有今日之趙佗在此。”
這些話,勾起了李信的回憶。
他嘆聲道:“你身居高位,居然還記得這些往事,我心中不勝喜悅。只是伯樂二字,我卻不配啊,說到底,我李信只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將領罷了。”
“當年伐楚之戰,我沒有聽你趙佗的諫言,妄自尊大,結果遭受逆賊所害,使得二十萬大軍覆於楚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