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LL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二木十二木十二木卡姆,十二條河流來自遠古。十二木十二木十二木卡姆,十二個姑娘翩翩起舞。”

週日下午五點半,為時一小時的十二木卡姆表演在莎車縣的葉爾羌汗王宮開場。

為讓領航員工們從較好的位置觀賞表演,玉素甫帶著大家提前半小時趕到,在現場工作人員指引下有序進入會場。

當舞臺上的燈光漸漸亮起,表演拉開帷幕,樂師們率先奏響樂章。

他們的指尖在都塔爾琴絃上輕輕撥動,琴絃震顫,樂音仿若山間潺潺的清溪般流淌而出,充滿了古老的韻味。

一位樂師在演奏熱瓦甫,音符如同精靈被他的手指喚醒,歡快地從琴絃上蹦出來,每一個音節都充滿了熱情,似火焰在空氣中燃燒著。

加入合奏的撥爾,音色更為悠揚,那一陣陣絃音宛如曠野中傳來的一聲聲駝鈴,帶著神秘的西域風情縈繞在觀眾心頭。

鼓手們有力地敲擊著納格拉鼓,節奏分明的鼓點彷彿是大地的心跳,每一次擊打又如用鍾錘敲響歷史之鐘,讓這一古典韻律穿越時光而來。

手鼓加入,聲響清脆如歡快的鳥鳴,與其他樂器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漫長的、五彩斑斕的音樂畫卷。

站在舞臺中央的歌者,歌聲高亢嘹亮。他們的嗓音如同翱翔於天際的雄鷹,帶著自由與豪邁感穿越時空,唱出了維吾爾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先的敬仰、還有對愛情的忠貞。

舞者們翩翩起舞,他們身穿繡滿精美圖案的傳統服飾,一個個彷彿是從歷史長卷中走出來的人物。

他們的舞步輕盈矯健,時而如駿馬奔騰,時而如蝴蝶飛舞,每一個動作都與音樂完美融合,展現出十二木卡姆獨特的藝術魅力。

名貫中外的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一種大型傳統古典音樂,集歌、舞、樂於一體。

“木卡姆”是阿拉伯語,原意為“地點”、“地位”或者“法律”,作為音樂術語,有“大麴”的意思。

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麴,它包含了170多首歌曲和歌舞曲,72首器樂間奏曲,如果完整演奏一遍,需要整整24個小時。

每一套木卡姆都由“穹乃額曼”(意為“大麴”,系列敘詠歌曲、器樂曲)、“達斯坦”(意為“敘事詩”,系列敘事歌曲、器樂曲)和“麥西熱甫”(意為“聚會”,系列歌舞曲)三大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既有內在聯絡,又有不同的節奏和風格。

這一藝術形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域音樂。它吸收了古代龜茲樂、疏勒樂、于闐樂等傳統音樂的精華。

這些古老的音樂文化在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中相互融合、演變。我國古代文獻就有關於西域音樂的記載,如哈密地區在公元前1世紀就有“摩訶兜勒(ahadur)”大麴,被認為是木卡姆式大麴的早期形式。

十二木卡姆在發展過程中,還受到阿拉伯、波斯文化的影響。

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中亞、西亞的音樂文化與當地的音樂傳統相互滲透,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創作、整理和規範,逐漸形成了具有維吾爾族特色的十二木卡姆。

談到這一人類歷史上的文化藝術瑰寶,當然得提一個輝煌的名字——阿曼尼莎汗。

她是十六世紀葉爾羌汗國第二代汗王拉失德的王妃,自幼就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賦。

在她生活的年代,十二木卡姆雖已在民間流傳,但比較分散、凌亂。

阿曼尼莎汗與當時著名的木卡姆大師卡迪爾汗一起,對散失在民間的木卡姆進行了大規模的蒐集、整理和規範工作。

經過她和眾多藝人的努力,十二木卡姆的基本形式得以定型,使得這一藝術能夠更加完整、系統地傳承下來,為維吾

其他小說推薦閱讀 More+
落葉尋根歸

落葉尋根歸

一朝今醉
關於落葉尋根歸: 何仙有來,何仙有之,何仙來往,何仙可見。
其他 連載 85萬字
狐王爺你家王妃又跑出去玩了

狐王爺你家王妃又跑出去玩了

瓘瓘
關於狐王爺你家王妃又跑出去玩了: 穿越+甜寵+雙潔+王妃+醫術+空間+先婚後愛+爽文蘇徽音是個現代中醫一朝穿越,穿越到有蘇狐族公主身上。如願嫁給原主愛慕五百年的辰王爺塗山辰安沖喜,成為辰王妃。大家都知道辰王爺有個青梅竹馬,因病離他而去另嫁他人。人人都說辰王妃不受寵,辰王爺被拋棄要仙逝了,真可憐,塗山狐族要變天了。某妃站出來道:我的王爺我來寵,是本王妃撿了個大便宜。某王爺含情脈脈道:本王的王妃只能
其他 連載 159萬字
只親你!嬌嬌輕吟爹系霸總拿命寵

只親你!嬌嬌輕吟爹系霸總拿命寵

晚風如訴
關於只親你!嬌嬌輕吟爹系霸總拿命寵: 祁四爺是圈子裡出了名的薄情寡義,不近女色。如此生性涼薄,不近人情的狠角色,卻偏偏帥而不自知,眉眼間那股疏懶冷雋,讓女人們趨之若鶩,愛而不得。——溫芷禾十八歲的時候,喝醉了拉著一個男人的手告白。經年後才發現,她錯把當時還是祁家小叔的祁四爺當成表白物件。不用說,自然是被無情拒絕了。離開祁家,她不再是真千金,可四爺卻真的動了心。——所有人都覺得祁俞珽沒有軟肋,無堅
其他 連載 9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