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第1/3頁)
狼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後,李鴻章轉頭問一旁陷入沉默的李經述:&ldo;痴兒,你看這三艘德國造的巨艦如何?&rdo;
在1885年,&ldo;定遠艦&rdo;就相當於航空母艦,中國有了真正的堅船利炮,李經述的內心也興奮不已。不過定遠艦的造價是150萬兩白銀,當時一個普通家庭年生活費只要2兩銀子時,這顯然有點貴。更大的問題在於,水師提督丁汝昌只有陸戰經驗,即便有了北洋艦隊,也難以打敗日本海軍,他沉默不語,是在思考對策,如何把水師提督丁汝昌給&ldo;坑掉&rdo;,自己取而代之。
因為李經述知道,真實的丁汝昌並不像歷史書上說的那樣,是什麼民族英雄,相反,他治理北洋水師無能,畏戰避戰,在自殺前還給日本人寫了投降書,對甲午海戰的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北洋水師的未來,必須儘快搞掉丁汝昌!按照李經述的計劃,他要從李鴻章手裡接管淮軍和北洋水師,接管北洋海軍學堂,開辦北洋陸軍學堂,只是計劃的第一步。
海風吹在李經述年輕的臉龐,他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完美的計劃,可以將丁汝昌&ldo;坑掉&rdo;,於是他面露微笑,自信對李鴻章說:&ldo;父親大人,這定遠巨艦,活力、速度都是現今世界一流,確實不同凡響,肯定能讓日本國給中國割地賠款!可再上書朝廷,購置幾艘這樣的巨艦,那北洋海軍便可縱橫亞洲。&rdo;
李鴻章一看這德國貨確實不錯,加上朝堂上沒了左宗棠跟他吵&ldo;海防塞防&rdo;,沒了翁同龢那老頭卡著戶部的銀子,沒有李鴻藻和張佩綸等清流大臣唧唧歪歪,他便聽從了李經述的建議,火速上書醇親王,建議朝廷再買兩艘鐵甲軍艦,&ldo;新官上任&rdo;的醇親王奕譞一高興,批准!而且兩艘不夠,再來四艘!在英國和德國分開買,速到貨!
李鴻章為什麼上書醇親王呢?因為這時,大清機首席大臣雖然是禮親王世鐸,但實際掌權的,是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慈禧太后罷黜恭親王后,曾詢問醇親王奕譞諸王中誰可以擔任軍機大臣,奕譞便舉薦了禮親王世鐸,說:&ldo;禮親王掌管宗人府,接人謙穆,終身無疾言厲色,對內侍尤恭謹&rdo;。
這話說白了,就是禮親王比較&ldo;聽話&rdo;。禮親王世鐸對內侍尤恭謹到什麼地步呢?大內總管李蓮英向之屈膝行禮,他也小心恭敬,報以滿人規格很高的屈膝禮。但禮親王受起賄來,卻是理直氣壯,膽量十足,甚至還因不見禮物不辦事之故,被人私下裡戲稱為&ldo;非禮不親&rdo;之王,放到今天,那就是正國級的大老虎。
慈禧太后用人,貪不貪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ldo;聽話&rdo;,威脅不到自己的權力,便命世鐸當了領班軍機大臣,重組軍機處,並吩咐禮親王世鐸有&ldo;緊要事情&rdo;要同醇親王奕譞商辦。
禮親王世鐸的祖上,是清太祖的二兒子代善,很早內佐國政,外統重兵,差一點就當了大清國的皇帝,但一生遭受他的八弟皇太極壓抑,好幾次差點被幹掉,世鐸深知皇權都帶著血腥,吸取祖上教訓,樂意做一個沒主見也不敢有主見的親王。於是,軍機處的事務,除了大臣們什麼時間可以去上廁所以外,都成了緊要事件,他最喜歡對醇親王奕譞說的兩句話就是:&ldo;這事,醇親王你怎麼看?&rdo;等醇親王一發表意見,他又說:&ldo;醇親王,你說得對,就這麼辦!&rdo;
醇親王雄心勃勃,能力也不錯,和恭親王不分伯仲,是清朝的鐵帽子王之一,鹹豐帝死後,二十一歲的他配合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受到重用,領侍衛內大臣,管理神機營,他的勢利也很龐大,時稱&ldo;神差&rdo;,當時他算得上大清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