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棗樹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種不起眼兒的路邊野草,或具有延緩衰老和抗壓奇效
白蒿竟然有這樣神奇的作用
在頭條看到中國生物技術網釋出重大發現:《這種不起眼兒的路邊野草,或具有延緩衰老和抗壓奇效》,激發了我的好奇心,認真的把這篇文章讀了下去。
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su)的研究團隊發表在《journals of rontology: series a》上的一項新研究中,透過天然植物豬毛蒿提取物讓秀麗隱杆線蟲實現更好的代謝健康、更長的壽命,與更強的抗壓能力。
眾所周知,大多數控制動物壽命的途徑都集中在代謝調節上。尤其是脂肪調節在衰老的生物學過程中扮演著複雜的角色。脂肪通常被視為負面的,例如,多攝入富含飽和脂肪的紅肉會導致與年齡有關的代謝紊亂,如糖尿病和肥胖。植物源性天然產物在治療代謝紊亂方面已有著悠久而成功的歷史。幾種蒿屬植物在哺乳動物中都表現出降血糖和抗糖尿病的作用,而豬毛蒿還顯示出獨特的抗衰老前景。
這些發現不僅補充了此前關於飲食變化在細胞水平上影響衰老的研究,並且證實豬毛蒿提取物還可以啟用體內許多促進長壽的途徑,並有效啟動參與壽命調節過程的多個基因。
研究證明豬毛蒿這種天然提取物可以介入並以類似基因突變的方式影響這些途徑。它可以改變脂肪調節、延長壽命,以及增強晚年的抗壓力能力。
這項研究成果說的“豬毛蒿”就是我們常見的白蒿,鄉下人名之為“青蒿”,或者勁直呼為“臭蒿”。中醫可入藥。“天天豬毛菜,頭暈眼花全不在”就是說豬毛蒿有預防頭暈、眼花的作用。
這則報道使我想起一個“白蒿治病”的故事,也驗證了白蒿的藥效。據說,漢未曹操擔任濟南國相期間,他和濟南王劉康身染疾病,且久治不好,只得到民間去尋找奇藥良方。後經尋訪得知,白蒿具有清熱解毒功效,派太醫採挖入藥,服藥之後,劉康和曹操的病情開始逐漸減輕,不久便康復了。見白蒿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太醫便建議將白蒿列為御食。之後每逢白蒿長出時,朝廷都會派人到平陵城牆上採挖以備食用。時至今日,白蒿依然是當地人們最喜愛的野菜之一,並且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而被廣泛使用。
記得小時候,春天一到,我們鄉村小孩,手持一把鐵鏟,挎上竹筐,成群,田頭、溪畔,野地、山嶺,一邊尋找,一邊嬉笑玩耍,挖白蒿。
參加工作幾十年了,不愁吃不愁穿,經常大魚大肉,早就忘了野菜的味道了。
退休了,回到鄉村租民宿,過上了田園生活。在田間地頭還能認出白蒿,卻沒有采摘和吃野菜的心思。
看了這篇文章,讓我重新認識了白蒿的作用。也許是人老了怕病怕死吧,我又急著去挖白蒿。
前日回村,拿上種花時買的小鏟子,提了個塑膠袋,來到秀嶺,沿著山坡埝頭,尋到溝底,跨過溝楞,在老百姓育種的小松樹林地裡,找到了一大片白蒿,樹底下,一株株,一棵棵,疏散纖細的小葉子,形狀像雪花,顏色微綠泛白,根根葉梗茸茸的。白蒿不好採挖,一是蒿多種類特別多,長得高的,長得綠的,長得好的,長得顯眼的蒿,都是不能吃的,白蒿長相不好,爬在地上,皺巴巴的,不容易尋找和辯認。二是白蒿是連年生植物,大都生長在溝頭埝邊的雜草叢中,春天來臨,細小的嫩芽披著灰白色的絨毛躲藏在上年還沒有腐朽的野蒿下面,一根根帶著刺手的枯枝像是保持著它的子孫,讓人無從下手,每釆一苗白蒿,往往必須先去除老苗,再將長有嫩苗的白蒿連根挖出,一不小心就會打手,劃破面板。
我低頭彎腰,邊找邊小心翼翼地釆挖,不一會就腰痠腿疼,挖了一大堆,能吃的葉子撿出來也不過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