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棗樹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芥菜花。“
薺菜,舌尖上的春天
一場春雨一片綠,田野上的朦朧綠意,這正是野外踏青、採摘野菜的大好時節。
開春,野菜很多,但論質量,薺菜,才是舌尖上的春天,味道是最美的。
我回到鄉村民宿,同村的劉老漢來看我,進了門,我看他手裡提著個髒兮兮的塑膠袋。他看我的眼神疑惑,笑眯眯的對我說:來看你,順道採了一把芥菜,給你帶過來。
我順手接過來問道:這個東西怎麼吃?
他憨憨地搓搓手說:我平時在家不做飯,都是我婆姨做飯,看她下鍋用水焯熟拌冷盤吃,調料是撒一丁點的鹽,用香醋調開,淋上蒜末、芝麻油。也可以用薺菜包餃子、包包子。
我回聲應道:知道了,謝謝你!
他靦腆的轉身走了。
快到中午了,冰箱裡沒有菜,那就用芥菜開鍋吧。我將焯過水的薺菜剁碎,倒入肉餡和豬油,順時針攪拌均勻,包成喇叭型的餃子,下鍋煮,開水冒著,餃子翻滾著,蒸汽溢位來,香味立刻瀰漫開來,氤氳著芥菜春天的馨香,飄逸在溫潤的空氣中,薺菜的清甜混著肉香,飄進了鼻翼。餃子出鍋,我不顧燙嘴,夾起一個餃子,迫不及待地先嚐為快,一口咬下,汁水四溢,薺菜的清香隨即鎖住味蕾,又鮮又香。
吃的上癮,我對這個東西立刻有了興趣。
手拎籃子,踏著輕快的腳步走向秀嶺的荒野田地。芥菜耐寒,能越冬,早在一片雪蓋之下,薺菜已是春心萌動,一陣暖風的吹拂,一場春雨的滋潤,薺菜晃晃身子長的肥頭大耳。晉代夏侯諶曾賦詩薺菜:“鑽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鮮。”它極具極強的生命力。春風過處,山坡上、溝低下、田野間、河堤畔、溝渠旁、小徑旁、溼地上,都能看到薺菜煢然而立的身姿。經過一場潤如酥的春雨浸潤,芥菜的齒形葉片,褪去灰綠,換上了蒼翠的新綠,就像海綿吸飽了水分,變得水潤豐盈,成為人們舌尖上的開春第一縷春鮮。
一路上停了不少車,一撥撥城裡人換下厚厚的冬裝,成群地湧向秀嶺的山坡溝壑,徜徉在復甦的土地裡,彎下身子在地上仔細辨識搜尋著中意的野菜。
在蜿蜒曲折的山坡小徑上,我彎腰仔細地尋找,剛長出的薺菜看不出是薺菜,囚根而生的新株,坐實於瘦巴巴的枯葉間,鳥爪般的鋸齒小葉片,與大地混為一色,毫不惹眼,還真不好尋找。
倒是矮小的馬蘭貼土竄出,一片又一片的,特別多。
一圈轉過來也沒挖到幾棵芥菜。我想起劉老漢的話,他來看我,順道採了一把芥菜。他是在哪裡採的呢?我拿出手機給他打了個電話。他接了電話,還沒等我問話,先來了一句:芥菜吃了嗎?
吃了。我回答說。
他又問:味道好不好?
我調侃的說:美極了。我又想吃了,可是我出來在這山溝裡轉了好一陣子,也沒找到幾棵芥菜,你是在哪個地方採的。
他熱心地給我指路:你到我家的核桃樹林子裡,那裡多的是。
我說聲謝謝掛了電話。
我先前的方向走反了,又折回頭,走了10多分鐘來到他家的核桃樹林子裡。低頭看地上果然有不少的芥菜。“遠看鋸鋸齒,近看齒鋸鋸”,薺菜特有的鋸齒形葉子很好辨認。
我正準備撿大的採挖,這時電話又響了,開啟手機看是劉老漢打來的。話筒裡傳來他的聲音:挖薺菜要深挖,跟挖曲麻菜、苦麻菜同樣道理,就是灰蛇銀線,挖菜根,因為根部最甜。他的這個提醒很有必要,他不說我還真不知道。
我對準薺菜的根部,一鏟一提,很快就把肥嫩的薺菜連根挖出。
不一會我就採了一籃子,帶著豐收的喜悅心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