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第2/4頁)
馮驥才/陳建功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村落向一座城市的跋涉。這裡,誕生過我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生產過第一袋水泥……無不見證唐山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城市。
那麼,窩棚城市呢?它不過是向簡易城市一個短暫的過渡。1976年728地震剛剛發生後,因地震而失去家園的居民,用木桿、竹竿、蓆子、油氈、塑膠布等,在路旁、公園、空場、樹下支起滿城的窩棚‐‐防震棚。救災隊伍抵唐後,又提供了部分帆布帳篷。到了1976年入冬前,隨著寒冷向災民們的逼近,這些窩棚迅即消失了。窩棚城市雖然只存在3個多月,但災區人民卻靠它度過了炎熱多雨的夏季,並且開展了抗震救災、恢復生產的偉大鬥爭。
那麼,簡易城市呢?這正是我常常思考的一種城市現象。建設簡易城市,確是唐山人民的一個偉大創造。它與唐山兩座&ldo;真正的城市&rdo;一樣,都是唐山人民所創造的偉大文明成果。它在唐山人民心中所留下的記憶,它在唐山歷史上所留下的痕跡,都是揮之不去的都是不可磨滅的。固然,作為唐山重建的目標,是要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嶄新城市。然而,窩棚城市遠不具備過冬的&ldo;基因&rdo;,新唐山又豈能在幾個月、在幾年之內建得起來呢?
歲月流過,我們依然記得(2)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早在1976年8月上旬,&ldo;省前指&rdo;‐‐河北省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就提出&ldo;發動群眾、依靠集體、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陋就簡、逐步完善&rdo;的簡易房建設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自9月中旬至11月15日,市區的廢墟上&ldo;生長&rdo;出351萬間簡易房。又經過了一番搶建,市區簡易房增加到42萬間。且無論是哪種形式‐‐&ldo;兩齣水&rdo;的人字梁、起脊房,&ldo;一出水&rdo;的前高後低滾水房,兩頭出簷的平頂房……卻都做到了&ldo;五防&rdo;‐‐防震、防雨、防風、防寒、防火。
作為一座城市,廢墟上又相繼出現了簡易工廠、簡易機關、簡易學校、簡易商店……這些簡易建築的生命,有的只有三兩年,有的則長達十年之久。到198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10週年時,已有982的市區居民遷入新居,到1988年10月則全部遷入新居。自此,簡易城市這條自此岸(毀滅的唐山)駛向彼岸(現代化新唐山)的 &ldo;船&rdo;;簡易城市這座連線此岸與彼岸的 &ldo;橋&rdo;,才因其完成歷史使命而被徹底毀掉。
簡易城市,自然是以&ldo;簡&rdo;著稱的。即使在今天,唐山人民回憶起簡易城市的生活,也難免感到那些悠悠歲月的苦澀與沉重。可話又說了回來,在那些極端艱苦的日子裡,唐山人的潛能竟是多麼的光彩照人啊。今天,人們又忽然感到,倘若像儲存地震遺址那樣,能夠保留一些簡易房,讓它們像文物一樣地留傳下去,那該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啊!
三重建唐山,自然是規劃先行。早在1976年8月8日,國務院聯合工作組抵達災區時,就與河北省、唐山市一起,開始設想重建的&ldo;藍圖&rdo;。緊隨其後,在大地仍不時抖動的境況之下,國家、省的主管部門,組織60多名繪製&ldo;藍圖&rdo;的人到了唐山。月底,勘測隊伍又來收集地質、水文,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資料了。11月,重建&ldo;藍圖&rdo;‐‐《河北省唐山市城市總體規劃》繪就。我曾小心地翻閱過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