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叫魂 (第1/2頁)
莫問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等進屋之後,我和老和尚便將風間安置在了椅子上,接著開始準備起了接下來叫魂的事。
說到這裡可以延伸一下,其實關於叫魂兒這個事吧,就像先前說過的一樣,雖說大多數時候它都屬於一種民間方術,但要是具體講講還是很有意思的。
就像很多人小時候,可能都因為感冒發燒久治不好,亦或是受了驚嚇整夜哭鬧,而被家裡懂這方面事的老人給叫過魂。
但關於這種習俗的具體由來,以及它又是如何在資訊閉塞的年代裡被老百姓們口口相傳的,這就值得講上一講了。
其實關於叫魂這種形式,最早出現於《楚辭》之中的《招魂》篇裡,其中大意為:孩童若驚嚇所致,以至魂不附體,即需叫魂收驚,使魂魄歸來,除病消災。
後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人們普遍對於這種方式方法廣為採納,進而又因地域不同,而演變出了各式各樣的叫魂之法。
就比如大家所常見的,用一碗清水或是小米叫魂,這都屬於是一種變相的演化,甚至還有的地方,會以床頭點燃三柱清香作為叫魂的媒介。
除此之外,各地關於叫魂之人的身份也各有要求,有的說給孩童叫魂之人必須得是孩子的母親,也有說孩子的祖母或外祖母也行的,總之是眾說紛紜。
並且這些說法倒是也有一定的根據,畢竟人們常說母子連心,那麼由母親來給自己的孩子叫魂,自然也會有這份羈絆的效果顯現。
但以上這些,也不過都是民間流傳的版本,其實在我們這一行當裡,叫魂之事壓根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其中唯一的重點就在於這個“叫”字。
之所以人需要被叫魂,一般都是因為受到驚嚇或外力所致的失魂。
而叫魂這種並非強制性的簡單術法,也不過只是給那部分失落在外的魂魄指條路,使其尋路而返罷了。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你和你的魂魄一起逛商場,但由於商場人流密集,突然一下子把你們給衝散了。
這個時候你只能來到廣播站,想請人家幫忙喊一喊,跟你的魂魄約定好個地方集合一樣。
而喊魂之人,就像是廣播站的廣播員,其實也沒有什麼別的方法幫你找到你的魂魄,所以只能透過單純地呼喊,希望你的魂魄能聽到並找回來。
而這也正是我對於老和尚讓我給風間叫魂這事不解的原因,我當時心想,再怎麼著也沒必要用這種大海撈針的方法吧?
可畢竟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既然已經應下了這事,那我也只好盡心盡力地給風間叫一次魂,至於管不管用那就只能另說了。
於是乎在將風間安頓好後,我便點起香來給他叫起了魂。
不過就在臨開始之前,老和尚則是又有了新的疑惑,只聽他問我:“剛在寺裡時,你不是說不用香燭做襯嗎?”
“確實不用。”我隨口回答著他:“但我有點習慣了,一下子給忘了。可其實我沒告訴他的是,這其實也屬於是我們的一種規矩。
出馬弟子若在外使法,那便一切從簡即可;但若是在堂前,那就不管是否需要勞煩仙家,都需點燃香火以示尊重。
很快,隨著清香點燃,煙氣徐徐上升,我也正式開始給風間叫起了魂。
“失魂失魂~不知所存~家祖灶君~土地山神...今有風...風間家......”
我這邊正在不停地叫著,可當叫到了風間的姓氏時,卻也難免覺得有些怪異,畢竟這麼多年也沒給日本人叫過魂兒啊!
不過好在,尷尬只是一時的,最後好歹我是憑藉著自己的職業素養才把這套叫魂的詞順了下來。
結果不出意料,我這邊接連叫了好幾遍,可另一邊昏迷著的風間卻都沒有絲毫反應,這一下就連老和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