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西漢衰亡 元成哀平 (第2/4頁)
苦竹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評論區
“這才是真的大佬!”
“兩邊的意見都太過絕對,霍光大大的中庸政策才是最適合的。”
“沒有絕對的好的政策,只有適合的政策。”
武帝也點頭贊同,“霍光是治世之臣!”
【宣帝的執政理念與霍光的政策是一脈相承的,在霍光與劉詢的接替下,恢復生產,廢除苛法,招附流亡。平穩度過了武帝晚年的政治危機,讓西漢再現振興局面,史稱“孝宣中興”!】
【宣帝劉詢也成為了西漢僅有的四位擁有廟號的皇帝,可見其功德之高!】
評論區
“太祖高帝劉邦。”
“太宗文帝劉恆。”
“世宗武帝劉徹。”
“中宗宣帝劉詢。”
“這幾個皇帝都能排進明君榜前十吧。”
“最可惜的是廟號守門人景帝劉啟。”
“比他好的皇帝有廟號,比他差的皇帝沒有廟號,祖父、父親、兒子都有廟號,景帝就是個為國生子的大冤種……”
“大冤種”景帝有些鬱悶,“為國生子”是什麼鬼,朕也想一爭前十榜單啊。
秦始皇: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李世民:加上始皇,前十隻剩下五個位置了,朕定能上榜,希望能排在前列吧。
朱元璋:偶像李世民一定榜上有名,光武帝劉秀也有一席之地,楊廣與趙匡胤就算了,篡奪孤兒寡母的江山算什麼英雄好漢!
……
【巔峰過後就是沒落了,孝宣中興是西漢最後的輝煌。】
【宣帝執政手腕比文帝還要強,但他的太子遠不如景帝,太子劉奭柔仁好儒,對宣帝的政策多有不解,他認為“陛下持刑太重,宜用儒生”。宣帝則正色道“漢家自有法度,以霸王道雜之”,怎們能只用儒家的學說呢。太子堅持自己的意見,宣帝無奈道:“亂我家者,太子也。”】
評論區
“劉奭是許平君惟一的兒子,宣帝是愛屋及烏,濾鏡太重了。”
>>
“明明已經看到太子不適合成為儲君,卻沒有廢太子。”
“西漢的衰亡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劉詢:“太子?奭兒?”
劉奭是嫡長子,立為太子名正言順,但他怎麼會崇信儒家呢?
【宣帝的判斷沒有錯,元帝劉奭為人仁弱,被儒家學說教傻了。他與其後的三個皇帝加起來就是西漢的亡國組合:“元、成、哀、平”!】
宣帝想到還是懵懂幼兒的長子,怎麼都想不到他居然會帶領大漢走向衰亡。
漢元帝劉奭,他已經是日薄西山,沒有幾天好活了,即便知道了自己的問題,也無力改正,更何況他並不認為自己有錯。
聰明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自己的無知,就怕那些堅持錯誤的方向,一條道走到黑的人。
【漢朝的滅亡可以歸結為幾個問題,宦官秉政、外戚專權、土地兼併、流民四起!】
【其實早在宣帝晚年,這種徵兆就已經出現。宣帝重用宦官,宦官弘恭石顯常年執政機要。到了元帝時,兩人更是極其囂張,結黨營私、打擊異己,擾亂朝政,凡不依附者具被排擠打壓,就連丞相也要阿附二人。元帝寵幸宦官,政事大小皆由石顯決斷,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直到元帝去世,石顯才失去權勢。】
評論區
“蓋寬饒,為人高風亮節,剛直奉公,正色立朝,擔任司隸校尉期間監督皇后太子、公卿百官,因上書反對劉詢重用宦官引刀自刎!”
“還有元帝時的蕭望之,蕭何的後代,被弘恭逼迫自殺。”
武帝哼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