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分工整,從沒出過錯。
光緒三十五年(1909年)的一天,大宋村牲口集的集頭楊振友到徐麟福家中辦事,無意中看到徐麟福所記的賬目,在得知是出自一個不滿13歲的少年之手時,大為稱讚。他見徐麟福聰明伶俐,便向徐父建議,將徐麟福送入他的表侄,也就是時任吉林巡防督辦孟恩遠所辦的陸軍隨營學校就讀,並主動提出要免去徐麟福入學的一切費用。徐麟福對於學塾中整日讀經的枯燥生活早已厭倦,聽說有這個機會後欣喜萬分,十分渴望能夠去外面的世界學些新知識,增長些見識。徐父見徐麟福如此積極,便接受了楊振友的建議。在離家的那一天,徐麟福揹著行囊,向著日漸老邁的父母莊重地磕頭拜別,並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報答雙親。
陸軍隨營學校同傳統的學校不同,不以講授四書五經為主,而是教授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體操、音樂等多種新知識,還有一些基礎的軍事訓練課程。這在徐麟福看來是那麼的新鮮,他對各種科目都努力學習,對軍事訓練課程更是抱有極高的熱情,幾年學習下來,徐麟福不僅掌握了各種新式科學知識,身體也鍛鍊得結實了不少。
1912年民國成立後,大總統袁世凱為更加牢固的掌控北洋軍隊,舉辦了一個軍官訓練班,稱為“模範團”, 袁世凱親自擔任團長,抽調各軍中優秀青年軍官集中培訓。徐麟福雖然不是現役軍官,但陸軍隨營學校的負責人認為他是一個優秀的軍官坯子,便向上級推薦破格准許徐麟福參加“模範團”選拔。徐麟福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透過選拔測試,成功進入“模範團”。
在“模範團”參加培訓期間,徐麟福系統地學習了軍事指揮訓練,由一個普通的青年轉變成為一個充滿熱血的軍人。從“模範團”畢業後,徐麟福先在北洋陸軍中擔任連長,正式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不久後,徐麟福被馮玉祥延攬到麾下,先後擔任營長、團長等職務。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蘇俄政府同德國簽訂停戰協定,從而退出大戰。蘇俄的這一“背叛”舉動激怒了原協約國的盟友,各國紛紛派兵進入西伯利亞地區對蘇俄進行武裝干涉,中國身為協約國的一員,也派出一個團的部隊出兵西伯利亞。徐麟福被當時的北洋政府任命為團裡的高階軍官,協助團長負責和其他國家軍隊之間的聯絡事務。雖然中國軍隊人數不多,武器裝備又差,但徐麟福在與外國的交涉中不卑不亢,十分注意維護中國的權益,贏得不少外國同行的尊敬。回國後,徐麟福在直系將領孫嶽手下任職,出任過天津督軍署科長、錢糧所所長等職。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孫嶽敗走,徐麟福見大勢已去,離開天津,前往南方。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徐麟福先後輾轉上海、福建、江蘇等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已經年過半百的徐麟福對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產生厭倦,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離別多年的津門故里也是越來越思念。於是,徐麟福毅然辭去所擔任的一切職務,回到了生他養他的老袁莊村。徐麟福想到,自己少年離鄉後很少再回村,沒有為村子裡辦過什麼事,現在上了年紀落葉歸根,一定要為鄉親們做點什麼。他見村裡的小學缺乏老師,導致不少孩童無學可上,便主動提出義務為孩子們上課。
學校的孩子們對這位徐爺爺十分喜歡,經常在課下纏著他講打仗的故事,每到這時,徐麟福總會呵呵一笑,然後開始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刀光劍影的前半生。雖然在村裡的生活條件和之前在外比差很多,但徐麟福卻不在乎這些,他總是說自己這把老骨頭還能在學校中給孩子們教教課,為村子做點貢獻,這就已經很知足了。徐麟福一直堅持在村裡任教,直到年紀過大身體條件不允許才退下來。
1967年7月,徐麟福去世,結束了他半生戎馬半生書齋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