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明在山川廠讀電大 第三節 五明考上電大了(續15) (第1/2頁)
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洪還給五明一行人講了一個詩人與荔枝的故事:話說自從“妃子笑”成為瀘州名貴的荔枝品種後,吸引了無數人前來品嚐這曾經被貴妃娘娘享用過的荔枝。
而唐朝詩聖杜甫、杜工部當年從戎州(今四川宜賓)前往瀘州時,恰好趕上採摘荔枝的時節。他品嚐了當地的紅果鮮荔枝後,感慨萬千,揮筆寫下:
《解悶十二首·其十》
憶過瀘戎摘荔枝,
青楓隱映石逶迤。
京華舊見君顏色,
紅顆酸甜只自知。
杜甫回憶起自己曾在京城長安所吃到的荔枝,但那些來自遙遠南方海域的荔枝,無論是色澤、香氣還是味道,都與眼前這新鮮的荔枝大相徑庭。如今品嚐了瀘州的鮮美荔枝,才讓他真正領略到了這種佳果的美妙滋味,令人難以忘懷。
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詩人對荔枝的喜愛之情,也反映出瀘州荔枝的獨特魅力。而杜甫的詩句更是為這段故事增添了一抹文學的色彩,使得人們對那段歷史充滿了遐想和嚮往。
永洪說,更為有趣的是關於蘇東坡在瀘州時拿字畫換荔枝錢這一傳聞,幾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當年蘇東坡被貶海南當官的時候,對南方的美味水果可謂情有獨鍾,並留下過“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樣的千古名句,足見其對荔枝愛得深沉。有一年,他和父親、兄弟路過瀘州小憩,當時城裡新鮮的荔枝已經採摘完畢,但鄉下還有一些晚熟的荔枝。蘇東坡非常想嚐嚐這些荔枝的味道,但卻始終未能如願,心裡感到十分鬱悶。也正因如此,城中不少人花重金向他求字求畫都沒能成功。這時就有人開始動起了腦筋……
一日清晨,陽光明媚,微風拂面,蘇東坡帶著書童一同登上了玉蟾山,準備領略這裡的壯麗美景,並去探訪一下傳說中的玉蟾古關——這座“妃子笑”荔枝的第一驛站。正當他們沿著石板路前行時,突然看到一個小販挑著一擔新鮮的荔枝走過來,口中還高聲喊著:“快來嚐嚐啊!香甜可口的荔枝!”
眾人被荔枝吸引住了目光,只見這些荔枝顆顆飽滿,色澤鮮豔,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大家都忍不住垂涎欲滴,但當詢問價格時,卻紛紛咋舌不已。原來,這些荔枝竟然要一吊錢一顆!
蘇東坡也被這些鮮美多汁的荔枝所吸引,他迫不及待地剝開一顆放入口中,頓時感受到一股清甜的滋味在口腔中蔓延開來。他吃得津津有味,完全忘記了問價之事。等他滿足地吃完後,才意識到自己身上並沒有帶半文錢。
小販看著蘇東坡尷尬的模樣,笑著說道:“先生,如果您沒有錢,可以用您的字畫來抵債呀。”蘇東坡一聽,心中暗喜,這對他來說簡直易如反掌。他立刻讓書童取出素絹,當場揮毫潑墨起來。片刻間,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作便呈現在眾人眼前。
小販接過蘇東坡的字畫,滿心歡喜地離去了。而蘇東坡則繼續和書童一起欣賞著玉蟾山的美景,心情格外舒暢。這段有趣的經歷也成為了他創作靈感的源泉之一,讓他的作品更加生動鮮活。
原來,這個索蘇東坡字畫的小販就是城邊李家荔枝園的主人。為了得到大詩人的墨寶,便以荔枝為媒辦成了千金難求的字畫。此事,一時在瀘州傳為佳話美談。明朝文學家,24歲流中狀元的楊升庵,僑居江陽時也和荔枝結下不解之緣。
瀘州從唐到明朝以來,長沱兩江沿岸數十星
裡全是荔枝、龍眼。夏令果實之時,枝頭紅綠相映,林間涼風陣陣,別是一處乘涼的好地方。楊升庵時常與友朋會聚荔枝林下,開懷暢飲,寫上無數贊詠荔枝的千古絕唱。他在《荔枝書錦》中寫道:
“水晶丸映繹紗囊,
名字曾聞十八娘。
錦作林時傳賦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