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在周邊旅遊 第一節 遊覽隆昌石牌坊 (第2/4頁)
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更好地瞭解這個世界,感受歷史的厚重。
五明和曉萍帶著兒子佳佳和永洪一家來到南關,這裡有6座牌坊。隆昌南關又名春牛坪,這裡的6座牌坊都修建於清朝時期,時間跨度從清咸豐五年(1855年)到光緒十三年(1887年),分別是郭玉巒功德坊、舒承湜百壽坊、節孝總坊(一)、節孝總坊(二)、李吉壽德政坊、覺羅國歡德壽坊等。每一座牌坊都相隔約10米,排列整齊。
南關除了這些牌坊之外,還有其他的歷史遺蹟,比如“除暴安良”、“政通人和”、“憩棠留蔭”等三通石碑,以及一座惜字塔。這些古蹟見證了隆昌南關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永洪給一行人介紹每個牌坊的概況:
南關-郭玉巒功德坊
郭玉巒功德坊,旌表郭玉巒樂善好施。郭玉巒是川南大族郭氏家族子孫,一輩子喜做善事,地方逐級呈報皇帝后,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奉旨建造了這座牌坊。
,!
南關-舒承湜百壽坊
舒承湜百壽坊,是本地官紳市民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為百歲老人舒承湜捐建的牌坊,舒承湜是隆昌李市鎮人,五世同堂,在平均壽命40多歲的晚清,活過了100歲。牌坊上的“世上難逢”四字,還是四川總督丁寶楨的題字,也是隆昌牌坊群中題字級別最高的行政長官。
南關-節孝總坊(一)
節孝總坊(一),節孝總坊並列有兩座,這座是為旌表188名節孝婦女於清咸豐五年(1855年)而建,這上面的婦女都沒有名字,只有姓氏,一律是“xxx之妻x氏”,她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青年喪夫守節,孝敬老人,慈養子女,善良勤儉,吃苦耐勞。我們今天看到的不過是一個個沒有名字的姓氏,但每個姓氏後面都是一位寡婦孤獨隱忍的一生。
南關-節孝總坊(二)
節孝總坊(二)外形和節孝總坊(一)幾乎一模一樣,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除了旌表的人數不同外,還有一個全國唯一,就是該坊旌表的164人裡面,混進來了一位孝子,而且屈居於側匾,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十分罕見,這座牌坊大概也是全國牌坊中唯一的男女同坊。
南關-李吉壽德政坊
李吉壽德政坊,旌表隆昌知縣李吉壽的德政,於清咸豐五年(1855年)建造,當時洪秀全已定都天京,太平天國運動正如火如荼,隆昌雖然尚未波及,但乘機作亂的匪患擾民害民事件時有發生,李吉壽上任後,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安民措施,深受縣民稱頌。
南關-覺羅國歡德壽坊
覺羅國歡德壽坊,這座牌坊是為了頌揚隆昌歷史上唯一一位的皇族知縣,滿族人愛新覺羅國歡的德政,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造,這是一座辨識度極高的牌坊,因為頂端有一站立撒尿的雙面公猴,所以俗名也叫“猴子牌坊”,據說意思是“公侯百代”,寓意“封侯掛玉印”,表達對知縣的良好頌祝福。
離南關大概2公里外的隆昌北關,還藏著5座有故事的牌坊。
五明一行人來到隆昌北關,北關牌坊群分散在山坡上,有禹王宮山門坊、牛樹梅德政坊、孝子總坊、劉光第德政坊、肅慶德政坊等5座牌坊,和“鋤莠安良”碑刻一通。
永洪也依次給五明一行人介紹:
關-禹王宮山門坊
禹王宮山門坊,始建於清乾隆初年(1736年),重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一座單面牌坊,原本是禹王廟的山門,如今就位於隆昌二中旁邊,也是隆昌牌坊裡面最精美的一座。
禹王宮山門坊有“三絕”:一是圍繞“禹廟”二字有九條龍,九龍匾是隆昌牌坊中級別最高的,在全國石牌坊中也十分罕見。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