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報道還可以如此解決問題 (第2/3頁)
認真圍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段落,算是了結了一大爺的心病。
劉紅梅很快寫了一份深度報道,刊登在《京都日報》上,當然這個第三方的身份沒有仔細說,甚至易中海與秦淮茹的名字,也是化名。
劉紅梅再以仲聞的名義寫了短評,提到如果被僱傭者資金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其實是讓政府參與,或者讓銀行參與進來,這樣可以更好地確保各方利益。到時,房子還可以再次進行拍賣。
當然,劉紅梅這個建議,並沒有得到眾多讀者包括上級部門的重視,主要是在當時,都沒有商品房這個概念。
只能說,何雨柱的解決辦法,還是有些太超前。
但對劉紅梅來說,這個新聞報道,再次引起巨大轟動,尤其是這次新聞,還幫助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也讓更多讀者看到,新聞媒體,不只是用來監督與歌頌,還可以用來幹實事。
這給劉紅梅的理論部主任競選,加了十分重要的砝碼。可以說,只要劉紅梅不自己作死,這個主任的位置,已經十拿九穩。
也在同一時間,曾慶軍開始就易中海與秦淮茹合作進行調研,並提到儘快在全區進行排查,看有沒有其他老人需要類似服務,為此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
這是曾慶軍上任常務副區長後的第一個大動作,引起班子裡不少人的關注。
這其中,得到肖書記全力支援。肖書記也從中看到更多的政治含義,甚至郭區長也在全力支援。
只能說,聰明人的眼光基本相似。這也是書記與區長,少見的全心全力推進一件看似不重要的小事。
經過半個月的排查,最終形成報告,在上城區大約有230戶老人,是孤寡老人,有房子,但無人照顧。其中有97人,願意以房養老。這其中,有43人的鄰居願意幫忙。
經過民政局工作小組的全力推進,其中43位老人的養老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剩下的54人中,則在討論由民政局牽頭成立專門部門來解決,由他們專門聘請人來照顧老人。
很快,劉紅梅以獨家新聞方式,將上城區的解決方案進行報道,但沒有寫評論。
同時,曾慶軍將這件事情的處理,寫了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發在內參。其後,在整個系統裡引發巨大影響。
這給曾慶軍帶來明顯的政治紅利。
這件事情,最終經過一個半月,得到妥善處理。
曾慶軍與劉紅梅,可以說是排排坐,分果果,收穫最為巨大。對於幕後推手的何雨柱,更加的喜歡。
同時,受益的還有許多老人。這是真正的為民服務。
但這一個多月裡,最讓何雨柱擔心的是,許大茂去世後,竟然這麼久都沒有發相關通知,實在不合常理。
何雨柱都有些忍耐不住,打電話跟曾慶軍聯絡,曾慶軍只是說,情況比較複雜,但讓他別擔心。這讓何雨柱第一次覺得老曾有些不靠譜。這事太不正常了。
但面對這種情況,何雨柱也是辦法不多。不知道為什麼,何雨柱隱約感到前面有一股大風浪,自己會遇到巨大危險。
所以他這一段時間,在全力推進紅星軋鋼廠的一車間改革,而且進展十分順利。按照這個進度,在3個月後,大約6月份就可以完成一車間的改革。一切順利的話,在年底可以完成紅星軋鋼廠的絕大部分車間改革。
如此,何雨柱很可能直接升為副廠長,至於老楊會不會升遷,不好說。這裡問題更復雜,楊廠一邊期待馬上升遷,但又擔心自己一走,整個改革內容變形。
這就是又不想兄弟過得苦,又害怕兄弟開路虎。矛盾得很。
當然,這一切外人都看不到,只是覺得紅星軋鋼廠的改革特很猛,很順利,這個何雨柱,怎麼有些天降猛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