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舌戰 (第3/4頁)
兵圍城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而不黨,交淡如水。董閣老舉薦陶某,陶某發自肺腑感恩戴德。然皇上貶斥董閣老,亦是出於國家大局考慮。董閣老被貶斥,照阮先生的意思,是否是陶某應當與董閣老同進退才是?董閣老舉薦陶某,亦是出於國家大局考慮,陶某雖有共進退之心,可只怕那樣,才真的對不起董閣老的知遇之恩。亦或者是說,阮先生對皇上貶斥了董閣老,卻仍派陶某來到江北,心懷不滿?”
“我我可沒這麼說”
阮明一時語塞,慌忙退回席中。
接著又走出一儒生來,道:“聽聞陶大人離京之前,還有過一段牢獄之災,還是因為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試問陶大人連您自己都不能做到潔身自好,又如何能夠服眾,又如何能夠擔當起朝廷的重任?”
陶善文眼中閃過一絲惱怒。
他現在已經穩重了許多,別人越想激怒他,他越要沉穩。
他依舊輕輕一笑,很是從容,絲毫不在意此人的譏諷。
倒使得那人有些露怯了。
“相信陶某在汴京那件事,諸位都已經知道了。這件事說明什麼?說明總有一些人,故意要拖我大周的後腿,故意要攪得我大周不得安寧!這樣的國家蠹蟲,人人得而誅之!可恰恰相反,這樣的亂臣賊子,偏偏底下還有不盡其數的同黨,走狗!不過陶某相信,在座的諸位大人們,皆是公忠體國的好臣子,斷然不會與那些亂臣賊子們同流合汙。”
他掃視了座下群臣一遍,有些出於心虛,早早低下了頭,連蔡慈臉上都有些掛不住了。
“適才這位仁兄說陶某經歷過牢獄之災,不配承擔國家的重任,可陶某要說,正是因為陶某經歷過牢獄之災,經歷過被奸臣陷害的滋味,才對奸臣更加深惡痛絕,在咱們江北辦事,才會法不徇私!想來皇上派陶某來到這裡,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那人語塞,面紅耳赤地退下。
接著又有一儒生跳出來高叫道:“常言道,忠臣不事二主,陶大人先受了禮親王的救命之恩,轉而又投靠太子,打著太子的旗號出來辦事,難道這就是兩榜進士,朝廷欽差的言行嗎!”
陶善文聽言,不禁笑出了聲。
笑聲很嘲諷。
他上下打量著那個儒生,不過才十八九歲的年紀,正是輕狂的時候,也難怪會說出這樣不知輕重的話。
“你這話傳出去,那就是殺頭的死罪!試問太子和禮親王,哪個不是皇上的兒子?哪個做事不是為了大周江山考量?你這話的意思,是太子和禮親王,結黨營私,謀事利己?我陶某雖不才,可有一點為國的心,還是值得考量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年輕人紅了臉,一句話也說不出。
又有一人高聲道:“敢問陶大人,祖籍何處?祖上任何官職?”
陶善文斜眼看了那人一眼,便看出此人是書香世家,祖上還有些廕庇。
“陶某祖籍河西,祖上三代,皆是佃農,便是陶某小時候,也是一邊放牛,一邊讀書。”
此言一出,登時傳來儒生們的譏諷聲。
他們大多都是出身書香世家,家世不上不下,偏偏最瞧不起窮苦人。
“怪不得言行舉止如此粗俗!”
“山雞也想變成鳳凰?真是笑話!”
譏諷聲實在刺耳,一旁的唐熙實在是聽不下去了,恨不能馬上動手取了這些人的性命。
他看向陶善文,卻發現他絲毫沒把這些譏諷聲放在心上。
只見陶善文緩緩離席,走到那些自大的儒生面前,平和而堅毅的眼神凝視著他們。
他走到問他出身的儒生面前,強大的氣場令儒生心裡有些害怕。
“若論起家世,只怕陶某比不過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