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世事無常 (第1/2頁)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剛才智躒就講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將擁有三座城邑、四十七個村莊的“潞氏”以及一座城邑、六個村莊的“黎2”交給智宵管理。
有這一句話,從此以後智宵就擁有了自己的食邑,擁有屬於自己的屬民,可以分封自己的家臣,組建效忠自己的軍隊。
第二句話是:智宵擁有合法組建一個“師”的權利。
別看擁有食邑有人、有錢、有資源就能夠組織私軍,不能進行納賦的話,其實會是一種負擔。
簡單來說,智宵是擁有自己名下的封地了,可是需要向國家交稅。
春秋戰國時期,能夠率軍納賦,沒有任何人會願意交稅。
原因是進行納賦不止抵消了交稅還能夠立功,有了功勞可以晉爵封官,再來就是能夠增加封地。
單純交稅的話,不管是財帛或物資交上去,也只是交上去,算是盡本份的義務,不會再有其它了。
有封地又能組建私軍?一個國家的軍隊編制就那麼多,大家都想納賦不想交稅,無法保證所有人都有納賦的名額。
因此,智躒給予智宵組建一個“師”的權力就是保證擁有納賦的名額了。
眾多的族人與家臣驚疑不定的原因很實在。智氏的下一代家主會是智申,他們在奇怪連智申都沒有自己的直屬食邑和私軍,怎麼輪到智宵擁有那些。
如果眾人知道智瑤是被智宵殺死,他們就不會有那些疑問了。
智躒這麼做不止是在賞賜,完全就是在鞏固智宵的家族地位,免得自己死後家族傳續出現意外。
一旦智宵手頭有了食邑和軍隊的話,以後智申想在繼承人上面作妖可就不容易了。
當然了,完全是智宵取得了成績,才得到智躒的獎賞。
真正讓智躒做出這種決定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這一次智宵在晉國即將爆發的內亂中做出的判斷以及建議,展現出了非凡的政治眼光。
“我第一次和第二次穿越有夠蠢的。早該這麼當機立斷,做到永絕後患。”智宵心裡沒有狂喜,有的只是懊惱。
今天的成就其實智宵在第二次穿越時也獲得過,只是沒有殺掉智瑤,搞到後面手頭有權有兵,還是被成為一家之主的智申在有另外的繼承人選擇下給剝奪掉。
第二次穿越時,智宵並非不想掙扎,只是一家之主的權威太大,再來就是知道智氏爆發內亂的話,自己早晚都得死才進行忍耐,結果忍耐換來的是被智瑤以莫須有罪名殺死。
“家主,此事是否……”智陽話到一半被截斷了。
智躒面無表情說道:“我意已決!”
說起來很搞笑,提出異議的智陽是智宵的第二次穿越的支持者之一,一再站在智宵這一邊與智瑤作對,比智宵死得還早。現在智陽卻是智宵過早擁有那些權利的反對者。
智陽並沒有因為智躒再次表態而放棄,誠懇地說道:“宗子尚無自屬食邑與軍隊,世孫若是擁有,豈非父不如子?”
族人與家臣必須效忠一家之主,他們在認為某件事情上可能對家族不利時,大多會選擇勸諫,一次不成就再一次,直至家主妥協或是自己遭受處置。
現代人大多認為這樣的人很傻,古人只是秉承“食君之祿”的理念在幹“忠君之事”的行為而已。
當然,有明一朝那些“文棍”騙庭杖的事不算,他們純粹是邀名。
現在,不少族人與家臣紛紛開口贊同智陽的說法,請求智躒收回決議或是給出一個能說服人的說法。
諸夏可不是到了東漢末年才講究“君擇臣,臣亦擇君”,從遠古就是這般模樣了。
智躒要是不能說服眾人,作為一家之主固然能將命令強硬實施下去,不免會讓族人或家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