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設八案:賞給案、錢帛案、糧料案、常平案、發運案、騎案、斛鬥案、百官案,掌管全國財賦之數。戶部之下設五案:戶稅案、上供案、修造案、曲案、衣糧案,掌管全國戶口、兩稅、酒稅等事。三司的附屬機構,有磨勘司、都主轄收支司、拘收司、都理欠司、都憑由司、開折司、發放司、勾鑿司、催驅司、受事司等。由此可見三司職權之廣泛,與事務之殷繁。北宋前期,全國財政支出大部分依靠三司,三司實際上取代了尚書省的許多職務。元豐改革官制時雖廢三司仍歸戶部、工部管轄,其中胄案改置軍器監,這些改革似較合理。但是財用大計畢竟不是戶部所能盡辦,因此,北宋末期又有總領財賦官及經總制使以別掌控。
北宋中前期,中書門下主管民政,樞密院主管軍政,三司主管財政,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而大權集中於皇帝一身。神宗改制後,宰相實際上兼管財政,南宋時,宰相兼任樞密使,又兼管部分軍政。這樣,宰相重新握有民政、財政和部分軍政之權。當然,這些後期皇帝自砸陣腳的改變屬於“腦殘”之舉,沈歡就不大理會了。
但他越想越心驚,腦子裡全是這方面的回憶,這個鹽鐵副使是協助三司使的官職,按理說比較重要,權力也大,不應當由他這個才科考的菜鳥來充任呀!說白了就是協助管理大多經濟民生的,像什麼鹽鐵茶之類的東西,統統都是這個時代最賺錢也是財政頗為重要的行列,他能勝任得來?雖然說只是“權代”,暫時頂替而已,可不會有什麼陰謀在裡面吧?
想不明白,還是得打聽清楚,趕往司馬光府第,問問這個官場老油條。剛好司馬光也在家,一見沈歡,拉到書房大談起他的修史來,《通志》快要收尾了,再有一兩個月即可獻上朝廷。
“子賢,可有心事?”司馬光接著也發覺了這個學生的心不在焉,不由問了起來。
沈歡把官職一事說了出來,最後點題道:“老師,學生年輕學淺,而這個鹽鐵副使太過重要,恐怕不能勝任,學生生怕壞了國家大事,您是否可以請官家收回成命?”過來的路上想想司馬光在朝廷還是有分量的,也許能讓他把這個官位推掉,他考慮了良久,覺得為官可以,但是年紀輕輕就佔據了高位,肯定有人眼紅,畢竟這個位置油水太多,一旦他做錯什麼事,挨排擠陷害什麼的,捅到官家那裡——據他觀測,貌似官家不怎麼看得上他,若著是那樣,估計就得到什麼天涯好角去釣魚了!
“你這是什麼話!”司馬光怒了,“官家是看中你的能力才一下子把你提為六品之列,你不思努力報效,竟然要臨陣退縮?”
沈歡趕緊解釋道:“學生這不就是怕誤了朝廷大事嗎?”
司馬光沉吟一下,道:“鹽鐵副使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雖然不如三司使顯赫,卻是三司使的直轄下屬,協助管理財政。上任副使前些時候致仕了,這才空缺出來,朝中好些人盯著這個位置呢,哼,還不是想為了他們的一些門生親屬謀取這個位子!之前官家也好生為難,最後還是三司使推薦了你,官家這才排除眾議,令你上任!”
“三司使?”沈歡愣了一下,三司使不就是韓絳?這個韓維的大哥,可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呀,如今身為三司使,理財也是一把好手,大受王安石的影響,他怎麼會看中自己呢?心裡兒更疑惑了。
司馬光又道:“韓子華怎麼說和老夫還是有著交情,你放心上任吧,努力把本分之事做好就成,其他不必理會!”
子華是韓絳的表字,在王安石上臺之前,確實與司馬光交好,至於以後嘛,就難說了!司馬光都這樣說了,沈歡也就無話可說,只能硬著頭皮頂上去了,只要以後小心從事即可。這個副使官階不高,權力卻大,貌似王安石當年就做過一段時間其中的副使,官家讓自己去做,還真是越級使用了!人在江湖,身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