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調查 (第1/2頁)
人老手殘眼還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礦洞的空氣質量頓時好了許多,悶熱潮溼的感覺大大減輕。試建的排水系統也經受住了考驗,積水被一桶桶吊出,礦道愈發乾爽安全。此後挖礦效率也提升了不少。而那名提出建議的俘虜也因功受賞,不僅擺脫了戰俘身份,還分了房子和田地,這個故事的當事人作為先進典型在俘虜當中廣泛宣傳,極大激發了俘虜們的幹事熱情,不少人都想著萬一幹活的時候想了個辦法幫漢軍解決難題,也能獲得獎勵。
(其實春秋道漢朝時期的湖北大冶銅綠山古銅礦已經使用了立井、斜井、平巷聯合開拓,初步形成了包括採掘、裝載、提升、通風、排水、照明等的地下開採系統,開採深度達60多米。不過古代很多經驗都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流傳開來,比如當時涼州最出名的武威鐵礦也是表層開採)
就算想不出辦法,下礦幹活好的人也有鹽和糖發,哪怕單純種地也管一天三頓的飽飯,遠比在魏國的時候生活環境好。
無論是幫忙收割糧食並完成後續耕地播種施肥作業還是下礦幹活的魏軍都滿是幹勁,再不見初被俘時的頹喪。發現新的礦脈走向還會主動上報,一些原本有打鐵經驗的魏軍被分流到鐵匠工坊,還有一些則被拉去磚廠幹活,煤場產出的煤塊被製作成煤塊、煤餅,並提前運至各地作為冬日儲備,這種爆發出來的勞動熱情是他們在魏國時候從沒有過的。
———冀縣以南的官田附近———
張雄作為魏軍將領,又是張合的兒子,漢軍自然是不會拉著他幹活的,而張雄在自己老爹面前碰了釘子後也沒厚著臉皮去漢軍面前舉薦自己,又摻和不進徐邈和張合下棋的生活,於是開始和徐質溜達著檢視其他俘虜做工的情況,已經有了街溜子的嫌疑。
漢軍對此也懶得管,反正只要對方不逃跑就行。張合倒是訓斥了他兩次,不過張雄振振有辭表示自己在做一件事情,還請自己老爹幫忙向漢軍討來一些竹簡和竹紙,張合最後沒扭過自己兒子,於是又趁著馬謖視察工作的時候討要了點便利。由於益州做的竹紙也開始運往涼州,所以馬謖乾脆分了一批運來功德林。
於是張雄就帶著這些記錄用的東西跟著做工的俘虜們東跑西跑,還詢問他們感覺現在在戰俘營生活和在魏國當軍戶以及在魏軍中當輔兵感覺有何不同。
最早被問到這個問題的俘虜都以為這個被俘的魏軍將軍想要抖威風,還有威脅自己不要給漢軍做工的意思,不過張雄費力解釋了半天,又有徐質幫他說和,俘虜們意識到對方不是找茬的,一部分俘虜又提到當初這個小將軍被漢軍包圍後允許麾下的將士投降,這才避免了衝突和流血。
於是午休吃飯的時候,這群俘虜(還沒晉升為民夫,要在戰俘營老實工作三個月才會被劃分為民夫範疇)就開始給張雄描述以前在魏國時候的遭遇,昔日在魏國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軍戶,被單獨編定戶籍,與平民區分開來,其地位高於奴婢卻遠低於平民,且被限制與平民通婚,只能在軍戶之間進行婚配。
且一旦成為軍戶,便終身為兵,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世代不能脫離軍籍改行轉業,別想靠轉行脫離這種生活,士兵若逃亡,家屬要受嚴厲處罰,重則處死,或沒為官奴婢,軍戶們平時屯田,戰時打仗,具有兵家、屯田客雙重身份,一年辛苦所得成果大多要上繳,自身所得甚少,沒準還要給管理他們的官吏和將領們幹活。
考慮到大戶人家的奴婢的生死雖然存與主人的一念之間,但是主人也會把奴婢當成自己的財產而不是路邊的蟲子,其實還說不好軍戶和奴婢誰的待遇好。
而到了漢軍的戰俘營後,漢軍不但供應吃喝,對生病的俘虜也沒有丟棄了之,而是讓軍醫給他們看病。甚至為了治病,還給他們注射了靈藥。俘虜們第1次感覺到了作為人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