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頁 (第2/2頁)
衛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的描述中,這位祖父並非一個和善寬厚的人。甚至有人對他的評價就是薄恩寡義。他能登上皇位,可以說是完全憑靠了蔡皇后和其兄長的助力,但是他登基之後,蔡皇后病王,蔡家也沒落了。
甚至還有傳言,說蔡將軍和蔡皇后的死,都與他拖不了幹係。
而且肅宗皇帝的死因,也實在稱不上光彩。沒有幾年功夫,民間就有了一此話本、評說,其中不乏風liu皇帝遊龍戲鳳的故事,就是影射肅宗的。不過人家一沒說是本朝本代,二也沒指名道姓說就是在嘲諷你,皇帝也不能怎麼辦。淳宗皇帝劉衡就說過,本朝還沒有看個戲聽個評書就給人治罪的理兒。要治的話,那寫書的,說書的,聽書的,是不是一起治罪?那全天下的牢獄全塞滿了也不夠啊。
再說,要憑這個去治人的罪,豈不正向天下人表明了,皇家自己要對號入座,擺明瞭是心虛,這叫不打自招啊。
所以對於御史的奏報,皇帝一笑了之。
既然淳宗皇帝都不介意了,孝宗皇帝稟承父志,對這此詞話也是不理不問。
當然,還有一個理由,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那是因為,何太后倒是很喜歡聽這此詞話。
劉延很理解母后。父母鶼鰈情深,父皇這一生沒納旁的嬪妃,只守著母后一個。
從父皇去世之後,母后落落寡歡的,從椒房殿移居到康寧宮,之後還病了一場,那一個來月,劉延衣不解帶在病榻前親侍湯藥。他心裡也清楚,無論他做得再好,再多,也填補不了母后心中的缺口。
你說何太后還能有什麼消遣?聽聽詞話打發打發時辰,也無傷大雅。劉延還曾經在何太后宮裡看過一段,伎人們聲情並茂,演得當真是好。演到催人淚下的地方,一旁的宮人都在偷偷拭淚。劉延給何太后遞帕子,也問了聲:「母后,不知這本子什麼人編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