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1/3頁)
[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密蘇裡妥協案&rdo;使這塊領地上的蓄奴制問題平息了一代人之久,到墨西哥戰爭之後,又再次激化。1850年之前,國會每允許一個自由州加入聯邦,也允許一個蓄奴州同時加入,以此保持南部在參議院的均勢(及至1848年,聯邦的蓄奴州和自由州各15個),儘管南部人口增長率低,使它在眾議院和選舉團已成為少數。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按地理範圍選拔的,由於蓄奴州所佔領土大,南部法官就佔多數,再加上民主黨受南部控制,它運用的政治權力就超過了它的人口比例了。從1789年至1861年,有三分之二的總統、眾議院議長和參議院臨時主席,以及國會的許多主要委員會的主席都是南方人。
但是,南部控制全國政治的局面是不能持久的。到1860年,自由州的人口已達到1900萬,而蓄奴州則只有1200萬,其中400萬是奴隸。在1860年的總統選舉中,北方反蓄奴派的勝利就成為不祥之兆。大多數蓄奴州為避免他們的生活方式受到威脅,乃脫離聯邦,挑起內戰。
第一編 戰爭前夕
第一章 美國的現代化 1800年-1860年
經濟領域的變化
19世紀50年代的美國中年人可以明顯地看到在他的一生中經濟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19世紀上半葉美國出現了工業革命,並極大地改變了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
1800年,當蒸汽動力、機器和工廠已經使英國成為世界上頭號工業國的時候,美國仍然是個農業社會,其為數甚少的工業產品都是在家庭和小工場裡用手工製造的,或者是從英國進口的。住在有2500人以上的城鎮的居民數隻占人口總數的6,而且這個百分比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城市之間的商業運輸大多數靠帆船。羅馬帝國時代以來,陸上交通沒有得到改善,其實,羅馬帝國的公路可能還要比美國好些。美國除了個別公路外,絕大多數是雨天幾乎無法通行的土路。內河運輸主要靠順流而下的平底船,這些船一旦到達目的地,便被拆開當柴賣掉。農業技術自首批殖民者到來之後就沒有發生過多大變化。一個農業工人的產值不比一個多世紀之前的高,有些地方甚至還低些。離居民中心或通航河流數英里以外的農場,基本上都以維持自己的生存為目的,因為缺乏適當的運輸工具,農產品難以進入市場。
1812年(美英)戰爭之後,這一切開始變化。在這之前,美國各殖民地和州的經濟曾有過經濟學家們所稱的&ldo;粗略&rdo;增長:即使經濟增長率略高於人口增長率的話,也是微乎其微的。1815年以後,經濟有了&ldo;集約性&rdo;的增長,即財富和產品的增長率超過了人口增長率,也就是說,人均產值有了增長。我們沒有精確的資料反映1840年以前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但1840年以後(也很可能自1815年之後),人均產值年增長率為15‐‐每45年足可翻一番。
19世紀前半葉的經濟,既有數量上的變化,也有質量上的變化。在經濟結構和技術沒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人們能夠想像,經濟可以出現密集性增長。以農業經濟為例,如果有了更肥沃的土地,或者更有效地利用了傳統的耕作方法,人均產值也可能提高。在1800年至1860年,南部各州的經濟發展就是這樣。但在這一時期,北部的經濟則經歷了一個&ldo;發展&rdo;過程,即數量和質量上的發展。所以,下面有關經濟發展的分析,主要適用於北部。 [ 註:本書地理名詞解釋如下:&ldo;南部&rdo;指各蓄奴州,&ldo;北部&rdo;指各自由州,但在南北戰爭期間,由於四個&ldo;邊界州&rdo;,即德拉瓦、馬裡蘭、肯塔基和密蘇裡未脫離聯邦,所以也包括在北部。這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