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玫瑰之歌 (第1/3頁)
數學書真好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青春的意義在於敢愛敢恨,所有沉重的詞彙在這個生命的階段似乎都變得無足輕重——可以輕易的說出口而絲毫不必在意後果和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而尼布林海姆的1995年,這個新一代男孩子們正式踏入兩位數年齡的時間段,就是屬於他們的青春。
青澀帶著緋紅,如同逐漸飽滿的蘋果,也許有微微的酸味,卻也難掩甘甜。
在蒂法的童年裡,一直陪伴她的始終是五個基本上處於同齡層次的男孩
埃米利歐、雷斯塔、泰勒三人,以及兩個在包括這三人的其他同齡人眼中都非常奇怪的危險人物:一個是什麼集體活動都幾乎不參與,深入淺出每天不知道在何處的克勞德·斯特萊夫,
以及雖然叫的動,但是在集體活動時總是喜歡坐在一旁靜靜看書的拉斯特·賽特拉。
說起來,因為兩人各有千秋但是都異常俊美的容貌,雖然對他們的行為比較忌憚,孩子們也從未將他們稱為“怪物”。
每當有活動的規劃,喊這兩個“怪人”時,最後得到的結果基本上一如既往,一個乾脆淡淡的說一句“無聊”便轉身離去,一個應下之後就在現場看書,彷彿其餘四人火熱的互動與他毫不相關。
不過對她來說,不知道為什麼,蒂法總感覺有必要喊上他們一起,哪怕一直被拒絕。
以前的蒂法並不是很理解兩人的做法,直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他的男孩,包括埃米利歐、雷斯塔、泰勒三人對自己的態度發生了細微的改變時,她突然有些羨慕這兩人起來。
無視了所有人異常的眼光,也規避了一切麻煩的事情,就像自由的鳥。
作為那個成為中心的美麗女孩,她知道自己和幾個朋友的關係出現了變化,從單純的友誼——逐漸成為幾個男孩意中,想要追求的伴侶。
蒂法喜歡他們,但是顯然不是那種“想要一起生活下去”的喜歡
尼布林海姆的文化風氣因為老一輩人數量比較多,也偏向古早時期的朱農共和國所流行的思想——女性在婚後像是男方的附屬品,丈夫負責在外打拼,而女方則對內守護家園。
所以一旦選擇了伴侶,那就代表著女方的未來,甚至一切都託付給了男方——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災厄還是幸福。
對這三位夥伴毫無這方面的想法,蒂法只有在每次三人用火熱目光看向自己的時候,小心翼翼的偏過頭去。
正面用自己的心意回應,女孩怕傷了好朋友的心,只好一直假裝自己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心意,偶爾被邀請獨處時用迂迴不明的方式去拒絕,
她知道如果一直像這樣不明說,這樣的事情就會反覆發生,但是如果不這麼做自己可能就要失去三個好朋友——要是自己和拉斯特、克勞德他們一樣灑脫就好了。
不過這種沉默在三人眼中卻代表了默許——也許是覺得三人同樣優秀不好抉擇吧!
於是明裡暗裡的,埃米利歐、雷斯塔、泰勒三人就時常用著各種方式在女孩面前展示自己,在幸福面前,埃米利歐以往透過工程師父親建立起來的“領導地位”也不好使,都是有著光明未來的他們,憑什麼因為這麼一個小小的因素而放棄?
從某種程度上,女孩已經成為了他們幸福的符號。
而為了避免總是面對這樣的事件,蒂法有意識的減少了集體活動的安排——這也使得她平日裡能做的事情變少了。
而就在蒂法正式邁入八歲門檻的這一天,她的母親蒂雅·洛克哈特,病倒了。
那是一個陰鬱的日子,不管是天氣,還是女孩的心情。
夜半,女孩一個人縮在自己的房間,把耳朵貼在門板上——她知道就在這扇門外,父親正在和小鎮的醫生討論著母親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