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自己的領地,所以飛機不能在這裡降落。如今,不管索馬利亞事態演變成什麼樣的悲劇,都沒有國家願意往這裡派遣軍隊了,因為全世界都目睹了美國的遭遇。不僅索馬利亞是這樣,就是在1994年,當盧安達50萬名難民慘遭屠殺時,各大強國想到“黑鷹墜落”事件,也只是袖手旁觀了。
如此惡劣的環境裡,只有那些作為個人前來的志願服務者在為拯救苦苦掙扎的垂死者不辭辛勞地工作。60歲的義大利籍人道主義者安娜萊娜·託內利便是其中的一個。然而,在2003年10月5日,在索馬利亞北部的博拉馬,當安娜萊娜·託內利走出自己創辦的結核醫院時,不料遭到早已守候在外面的壯漢的槍擊,當場身亡。據目擊者聲稱,兇手對準安娜萊娜·託內利的額頭連發兩槍,然後逃之夭夭。
安娜萊娜·託內利在她如花似玉的27歲便開始了救助索馬利亞貧民的工作。最初,她在索馬利亞難民聚居的肯亞東北部開展掃盲運動,親眼目睹了人們遭受結核病折磨的現實。她為了幫助人們實施治療,便開始專門學習熱帶醫學、結核病和麻風病。1986年,她遠渡重洋來到索馬利亞。後來,在親戚和熟人的幫助之下創辦了能夠容納200張病床的結核病醫院,併為之奉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寶貴的生命。
她的忘我工作的獻身精神深深地感動了當地居民。後來,他們把凡是來自西方的志願服務人員都稱作“安娜萊娜”。大部分在非洲活動的救助人員都從屬於某些援助組織,工作中可以得到報酬。然而安娜萊娜的活動非常獨立,沒有任何組織和團體的幫助,只以個人籌集的資金進行獨立的援助活動。
為了表彰安娜萊娜的業績,2003年4月,聯合國難民署授予她有“國際援助活動諾貝爾獎”之稱的“南森獎”獎章。
至於殺人兇手,也僅僅被推定為仇視安娜萊娜所倡導的女權運動,如今依然逍遙法外。曾經與安娜萊娜一起工作過的聯合國難民署工作人員這樣說道:“安娜萊娜從來不認為自己的非洲生活是一種犧牲。她說‘世界上誰也享受不到如此美好的生活’,所以她是幸福的。”
時至今日,索馬利亞已經變成了飢餓、絕望和看不見光明的黑暗世界,是混亂和無政府狀態的代名詞。一個索馬利亞青年曾經這樣說過:“雖然可以在地圖上找到索馬利亞,可是這個國家已經名存實亡了。”
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就像個巨大的蜂巢,建築物的四面八方都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彈孔。這裡找不出一座完整的建築物,大部分都在子彈的洗禮和殘酷的炮火中成了廢墟。道路毀壞了,甚至難以出行。即使是光天化日,強盜依然橫行,搶劫事件層出不窮,只要你稍不留心,恐怕連一隻襪子都可能被搶走。如果沒有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真是寸步難行。汽車沒有車牌,也沒有玻璃窗,幾乎每輛車身上面都是斑斑駁駁的彈孔。索馬利亞沒有政府,即使遭到搶劫,也沒有報警的地方。這裡簡直就是無窮無盡的黑洞。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戰爭結束(3)
為了肆意展開恐怖活動,基地組織在這裡設立了訓練營,吸引著那些沒有飯吃的年輕人蜂擁而至。無論怎麼看,索馬利亞都是個毫無希望的國家。水停了,電斷了,甚至人也沒有了靈魂,這個國家就是索馬利亞啊!因持續十餘年的內戰,100萬人失去了生命,然而十幾名叛軍領袖仍在為政權苦心鑽研戰爭,戰爭!
有位名叫傑克·凱利的新聞記者透過實地採訪,親身見證了索馬利亞的悲劇。他這樣寫道:
記者一行人來到了首都摩加迪沙,當時正是飢餓非常嚴峻的時期。當我們走進了某個村莊時,卻發現這個村莊的居民全部死光了。後來,記者在村子的一個角落發現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小男孩,男孩的身上爬滿了蟲子,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