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就在北桃花洞不大不小的區域內,幾乎全是做生意的,鋪子安插的比別處都要緊湊一些。除了官伎館外,還有許許多多的酒樓、茶坊、點心鋪、飲子店、胭脂鋪、銀樓、裁縫鋪、牙行、浴堂、骨董店、綢緞莊、傢俱行、文具店、書鋪、樂器行、香料鋪等等等等,總有數百家罷!
擷芳園在楊柳街底部,旁邊往裡正是扇子巷,據說早年這裡還沒有官伎館時整條巷子都是做扇子的。如今這裡也有扇子店,但這條巷子裡最多的還是各種家庭學舍——別看外面沒有掛招牌,生活在桃花洞的人都知道,許多藝人年老之後以授藝為生,大半聚居於此。租賃的房子既可自家住,也能用作教室。
官伎內部有新竹學舍可以培養預備官伎沒錯,但離開學舍之後,很多上進的官伎並不會停止學習,擠出時間在此學藝的也有不少。另外,南桃花洞的私妓也有學藝的需求,其中一部分私妓人家的鴇母、乾爹也會送天資好的女孩子來此學藝(大概是北桃花洞這邊多是官伎,自忖技藝高的老藝人也更多在此開門授徒)。
紅妃才走進扇子巷,就隱隱約約聽見了樂器演奏聲、唱吟聲,這和巷子外面生意人都打不起精神來的景象完全不同。
孟思故就住在扇子巷,紅妃熟門熟路地往裡拐,見到一扇黑油門半開,走過去看了看,果然是孟思故正在試琴。
孟思故是個四十歲出頭的中年男子,說是樂工,更像是個文士。而且他本人信佛,平素吃齋養生、修身養性,只是沒有剃度出家而已,這更在他身上添了幾分靜氣。
他見是紅妃在門首站著,知曉她是為什麼來,微笑著點了點頭:「進來罷——小五,將前兩日完工的嵇琴取來。」
小五是孟思故新收的小徒弟,十分機靈,不一會兒就抱著一個大盒子出來了。
紅妃將手上抱著的荷花和蜀葵遞給孟思故:「煩待詔了,三兩枝花外頭來的,我見得可愛,待詔好去插瓶。」
因為是相熟之人,稱得上是忘年交的孟思故對著紅妃無一點兒客套,自顧自便尋來插瓶,擺弄生花供佛去了。至於新琴,紅妃自己看就是了——取出大盒子中和自己記憶中二胡一般無二的『嵇琴』,紅妃也是有些期待的。
雖然她對二胡的熱情完全無法和舞蹈相比,但她在這上面也是花了心思的即使她鑽研樂器、唱歌很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補強舞蹈。
學過舞蹈的都應該聽說過類似的理論,對於音樂的感覺可以決定一個舞者的上限!所以一些專業的舞蹈學院常常有安排音樂課,並嘗試著讓孩子們學唱歌、表演音樂劇什麼的。
紅妃拿起弓子仔細打量——弓杆是老紅竹,彈性強、粗細均勻。而弓弦是一束白色的馬尾毛,擇選青壯年馬匹馬尾而來。馬尾毛表面的鱗片與其他動物毛髮的鱗片相比摩擦性更好,用了松香之後還會增加這種摩擦性。
還有胡琴本身,琴筒(其實就是共鳴箱)是老紅木製成說實在的,紅妃上輩子用的那把二胡還是緬酸枝的,可比不上這老紅木!一般用老紅木的,都是演奏級了。
老紅木經過數年的自然陰乾,失去了水分,保證了製成樂器後不會因為含水量變化而開裂、變形。也是好在老紅木是此時高檔傢俱的用料,而木料在製成傢俱前也常見陰乾的,所以這材料得來並不算難。
老紅木的琴筒是後世常見的六角橫截面,無論外部還是內部都是波浪狀,這樣在外形更加飽滿美觀的同時,也增加了共鳴箱內部空間,無形之中擴大了共鳴效果。
還有琴筒後方濾音、傳音的琴窗,裹著琴筒的琴皮(就是平常看見的那層蟒蛇皮,那是真蟒蛇皮,直到紅妃上輩子時也沒有人工生產的替代品)等等,每一處都是按照紅妃記憶中的樣子來的。
紅妃調了調琴軸,定了音,又給擦了松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