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政策法規變化對股市有長期影響 (第2/8頁)
時間陣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資者的雙重層面。以美國 2017 年的《減稅與就業法案》為例,該法案將企業所得稅稅率從 35%大幅降至 21%。法案實施後,美國眾多企業的淨利潤顯著提升。據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資料,在 2018 年,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分股公司的平均淨利潤增長率達到了 23%,其中製造業企業受益尤為明顯。如波音公司,因稅率降低使其當年淨利潤增加了約 15 億美元,股價在隨後的一年內上漲了近 30%。從投資者角度看,個人所得稅稅率的調整影響著投資者的可支配收入與投資決策。當個人所得稅稅率降低時,投資者的實際收入增加,投資於股票市場的資金供給可能增加。例如,在一些歐洲國家實施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後,股市的散戶投資者參與度有所提高,部分小型股與成長股的交易量明顯上升。
資本利得稅政策的變動對股市交易行為的影響也頗為顯著。在英國,20 世紀 80 年代末將資本利得稅稅率從 60%大幅降至 40%。這一政策調整後,股市的交易活躍度明顯提升。據倫敦證券交易所資料,在稅率降低後的三年內,股票交易頻率平均每年增加了約 25%,尤其是中小市值股票的交易更為活躍。投資者在較低的資本利得稅稅率下,更願意進行股票交易與短期投資,以獲取資本增值收益。
2. 政府支出政策
政府支出政策的規模與方向對股市的行業板塊表現具有顯著的導向性作用。以中國為例,在 2008 - 2010 年期間,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政府實施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支出高達 4 萬億元人民幣。在此期間,中國股市的建築、鋼鐵、水泥等基礎設施相關行業板塊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建築行業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超過 50%,如中國建築集團,其承接的大型基礎設施專案數量大幅增加,股價在 2009 - 2010 年累計上漲了近 200%。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顯著提高,寶鋼股份等龍頭企業的淨利潤在 2009 年同比增長了近 100%,股價也大幅攀升。
在科技研發領域,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對科研的大量投入對科技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每年的科研經費高達數百億美元,在生物科技領域,政府的資金支援促進了新藥研發與生物技術創新。以基因泰克公司為例,在政府科研資金的間接助力下,其在癌症治療藥物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公司股價在過去二十年實現了年均 15%以上的漲幅,帶動了整個生物科技板塊在股市中的崛起,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從 2000 年的 500 點左右上漲至 2020 年的 4000 點以上。
三、行業監管政策對不同行業板塊表現的長期塑造
(一)金融行業監管政策
1. 銀行業監管政策
銀行業監管政策的變革對銀行股的走勢與行業格局有著深遠的長期影響。回顧 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銀行業的監管改革,《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頒佈打破了銀行業、證券業與保險業之間的分業經營壁壘。在隨後的十年間,大型銀行透過併購與業務整合迅速擴張。花旗集團在 1998 年與旅行者集團合併後,業務範圍涵蓋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等多個領域,其資產規模在五年內增長了近 2 倍,股價也實現了大幅上漲,累計漲幅超過 150%。然而,隨著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監管機構意識到混業經營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隨後出臺的《多德 - 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對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風險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這一政策背景下,銀行的經營策略發生了重大轉變,更加註重風險控制與合規經營。例如,摩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