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價值驚人 (第1/3頁)
樂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王景行吃過早飯又開車回到開元路店鋪。
把挖出來的泥土填回坑裡壓實,填完還有一米多深的坑,王景行拿起破石錘把店鋪地磚全部敲了,搜刮了一層破碎的地磚把坑填滿。
把整個店鋪破壞得面目全非,完全掩蓋掉挖寶的痕跡之後。王景行打電話叫黃澤楷過來,把大門鑰匙交給他,讓黃澤楷接手裝修開奶茶店。
回到別墅,王景行開始清理寶藏。
首先是那方黃田印章,王景行找了盒印泥,將印章印在紙上,“雅宜山人”四個字印在紙上。
上網查了下,居然是明代中葉著名書法家王寵的印章,王寵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
用電子秤稱了一下,重達126克。
最讓王景行震驚的是這枚印章的材質,居然是壽山石中最為名貴的田黃石,雖然王景行不是很確定,但極有可能是最上品的田黃凍石。
田黃是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而田黃凍石又是其中最頂級的品種。
田黃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帝”,數百年來極受藏家至愛,有“黃金易得,田黃難求”和“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這方印章,僅材料而言就已經是極品。
小心收好印章,王景行又把康熙年制的三足銅爐和宣德銅鎏金香薰拿出來仔細觀看。
兩件銅器儲存得非常好,用透視眼裡裡外外看個通透,沒有任何缺陷,只覺得做工極為精湛,越看越覺得精美,心中基本斷定是真品,而且是皇宮御用品。
特別是香薰,爐周有紅藍綠三色大寶石各4顆,色澤均勻豔麗,顯得金碧輝煌。
也不懂如何估價,便放回木箱,小心收好。
接下來是整理小金錠。
1萬顆金錠全是清末民初天津恆孚、、天津正陽、瀋陽鴻興等多個名號的一兩赤煉小金錠。
這種小金錠也叫“小花生”,長2.7厘米,寬1.9厘米,重31.25克。
是我國鍊金技術達到最高峰的時期的產物,含金量非常高。
全部都是金光閃閃,幾乎沒有流通痕跡,品相完美。
王景行按原先的擺法,把所有小金錠全部擺回黑漆木箱。
12萬枚銀元幾乎要了王景行的老命。
有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版本,其中以民國三年的居多。
品相卻全都非常好,銀光可鑑,全部屬於美品。
此外,還夾雜著大量的光緒年間的銀元寶,版本極多。
有北洋造、江南省造、吉林省、奉天省造、廣東省造、山東省造、福建省造、湖南省造、湖北省造等。
正面頂部鑄甘肅省造或北洋造等鑄造省局的銘文,底部鑄有銀幣價值 “庫平七錢二分”,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
銀元背面外圈用小號英文標準字型銘,內圈為蟠龍圖,品相精緻。
王景行自己一個人沒日沒夜整理了一個多星期,才整理了五萬多枚銀元。
其中民國三年的袁大頭最多,達兩萬五千多枚。
八年的兩千枚,九年的一萬兩千多枚,十年的將近一萬枚。
各種版本的光緒元寶七千多枚。
即便王景行身家已過十億,在如此多的真金白銀面前,還是會湧起滿滿的財富感和幸福感。
三件古董不算,12萬銀元加1萬兩黃金,這在民國初期也算是一大筆財富了。
民國不同時期一兩黃金與銀元兌換比大約在35到45枚之間。
按民國初年黃金與銀元比值為一兩黃金換40塊銀元算,一萬兩黃金就是40萬塊銀元,藏銀總共價值達52萬銀元。
清末民初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