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瓷板畫 (第1/2頁)
樂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逛到一家裝修風格古色古香的陶瓷店,王景行發現這居然是一家專賣高仿古瓷的店鋪,主打高仿明清瓷官窯器,而且水平很高。
店內的瓷器瓷胎細膩,做工精細,造型大方,除了新瓷釉面特有的火氣和浮光,品質並不比明清官窯瓷器差多少。
當然,價格也都不便宜,王景行選了一件30多公分的牡丹紋梅瓶,居然要6800元。
一組70頭的骨瓷青花碗碟餐具套裝,整套瓷器古樸典雅,輕薄通透,工藝精美,瓷胎潔白如脂,釉色細潤如玉,青花青幽翠藍、色彩明亮。
雖然一套要多,但王景行非常喜歡,一口氣要了2套。
店主是個四十多歲的女人,面板皙白,略顯富態卻長得五官精緻,話不多,但每一件瓷器都說得頭頭是道。
“帥哥您這麼稱呼?”店主遞給王景行一張精美的名片:“我們家的仿古瓷在瓷都是做得最好的,全是精品,您可以慢慢看。”
王景行看了看名片,寫著瓷都如玉陶瓷公司總經理潘美玉,名片背後還有杜甫的兩句詩:“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王景行把名片收起,說道:“我姓王,潘總叫我小王就好。”
潘美玉說道:“王總,您選的那兩套餐具,可是我們公司特聘的大師傅,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
王景行點點頭:“嗯,確實不錯。”
“這套也很不錯,是我們賣的最好的青花瓷夏荷碗碟餐具。”見王景行還有興趣,潘美玉繼續推進推銷。
王景行看了看,是套56頭的手繪夏荷碗碟餐具套裝,清新脫俗,很是精美,便問道:“這套多少錢?”
“一套。”
“行,幫我包一套起來。”王景行順手也要了一套。
又看了套蝶戀花手繪青花茶具,王景行一下想到章雪晴泡茶時的樣子,心中一動,又買了下來。
結賬的時候,王景行順口問道:“你們家除了仿古瓷,有沒有真的精品古瓷器賣?”
潘美玉答道道:“王總,古瓷沒有,不過我們家珍藏了一幅何許人的瓷板畫,有沒有興趣?”
“珠山八友中的何許人?”王景行很是意外。
“沒錯,就是珠山八友之一,何許人的《瑞雪豐年》瓷板畫。”
“哦,那麻煩潘總拿出來看看。”王景行有了興趣。
所謂瓷板畫,是瓷畫藝人把紙絹上的中國畫移植到瓷器上,在平素的瓷板上使用顏料進行繪畫和上釉後,經高溫二次燒製而形成的陶瓷工藝品.
一般用於鑲嵌在屏風、櫃門、床架等處,作觀賞用。
瓷板畫精品很難得,不僅需要繪製,還要兩次入火燒製,極易發生變形、窯裂,成功率極低。
但瓷板的物理和化學效能遠比紙、絹等穩定,瓷板畫一旦完成,鮮明靚麗的色彩經久不褪,常年如新,不怕潮黴,不易變質,無論是色彩,構圖還是線條都不會走樣。
瓷板畫的工藝歷史很悠久,但真正意義上的瓷板畫出現在明代中期以後。
從清中期開始,瓷板畫開始逐漸興盛,特別是清末民國,由於珠山八友的推動,瓷板畫的發展可以說是達到了頂峰。
隨著清末皇家御窯廠的衰敗沒落,部分優秀的粉彩和瓷板畫高手流落民間。
1928年瓷畫家王琦和王大凡等人發起一個以瓷會友的團體:“月圓會”。
在繼承瓷都傳統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兼納西方陶瓷藝術風格和繪畫技法,以創作瓷板畫為主,在瓷器界名噪一時,人稱“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都是繪瓷名家,創作的瓷板畫胎質細膩,瓷板平整,厚薄均勻,山水秀逸,人物傳神,花鳥富有生氣,作品都十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