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2/5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說:「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亦知其用而用也。
故說:辭言有五:說病、說恐、說憂、說怒、說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洩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
注:
權:權衡。
幹:同於或為。 。。
第一節:諸言
第一節:諸言
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言或反覆,欲相卻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佞言者,諂而於忠;諛言者,博而於智;平言者,決而於勇;戚言者,權而於信;靜言者,反而於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縱舍不疑者,決也;策選進謀者,權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筆者字面理解
說者,說之也;
遊說的人,是為了說服別人;
說之者,資之也。
要說服別人,就要讓對方感到有好處。
飾言者,假之也;
用華麗的語言修飾,是為了矇蔽對方;
假之者,益損也。
要想矇蔽對方,就要讓他知道成敗利害關係。
應對者,利辭也;
良好的應對,來源於流利的言辭;
利辭者,輕論也。
流利的言辭,來源於簡明扼要闡述。
成義者,明之也;
成就大義,來源於磊落和豁達;
明之者,符驗也。(言或反覆,欲相卻也。)
磊落和豁達,來源於合乎別人慾望的計劃得到順利實現。(言論也許會反覆,那是因為與別人的慾望還有距離。)
難言者,卻論也;
很難說出口的,是反面意見;
卻論者,釣幾也。
要說出反面意見,一定要等待合適的時機。
佞言者,諂而於忠;
奸佞小人,往往因為獻媚之言而體現出忠;
諛言者,博而於智;
阿諛奉承的人,往往因為語言豐富而體現出智;
平言者,決而於勇;
語言平靜不露聲色的人,由於果斷而顯得勇;
戚言者,權而於信;
面目嚴肅的人,由於大權在握而顯得有信用;
靜言者,反而於勝。
說話穩重的人,由於能使用反向思維而能夠勝利。
先意承欲者,諂也;
順著別人慾望不斷改變自己觀點的人,必定是獻媚之人;
繁稱文辭者,博也;
語言誇張粉飾太平的人,必定是攬權的人;
縱舍不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