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塵外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希望能用我的死,來整治一下網貸。”
借校園貸,活該?
我本以為,揹負原罪的校園貸,會受到全社會的集體圍剿。
但相關內容下,高贊評論卻都在指責那些誤入歧途的受害者:
“窮,無知,還虛榮,真可怕。”
“他們今天不被校園貸毀掉,以後也會被其他東西毀掉,歸根結底是目前的能力匹配不上慾望,然後還不自知,自我催眠覺得自己可以的,然後滿足下虛榮心再說。
其實有幾個人不會算賬,會不知道這是高利貸的?”
借校園貸的學生,是萬惡不赦的壞人嗎?
他可能是出於自卑,想用起跟同學一樣的新手機,遮起滿身的窘迫。
她可能是想去一場心心念念很久的旅行,或者給心愛的人,在生日買一件體面的禮物。
涉世未深的他們,在最無能為力的年齡,有了無法滿足、也不知如何排遣的物慾。
此時校園貸披著友善的外衣,藏起陷阱,發出熱情邀約。
而那淺薄的閱歷和自我認知,尚且不足以支撐他們看清其中的騙局。
直到付出血淋淋的代價,他們才幡然醒悟。
為了不辜負家人的期待,他們死死苦撐,將自己一步步逼入絕境。
人們總習慣在悲劇裡,揪出受害者的弱點,擲以最殘忍的譴責。
彷彿這樣便能證明,我比他聰明,以此安慰自己,不會陷入相似境地之中。
類似的言論,我們早有耳聞。
談到爛尾樓,有人質問:
“他們不會買二手房嗎?為什麼不擦亮眼睛,要貪那麼點小便宜。”
聊起東南亞詐騙,有人嘲諷:
“天上掉餡餅的事,都有人信,不騙你騙誰。”
可那些被騙的人,懷揣的全部願望,不過是希望過上好的生活,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物質條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都可能被眼前的渴望矇蔽雙眼。
別嘲笑那個被誘餌吊上鉤的弱者,該譴責的,是那個甩動釣竿的無良商人。
就像藥物成癮,背後是監管部門的滑坡。
我們不能將藥物放在孩子面前,眼看著他們成癮,再責怪他們“意志力薄弱”。
說回校園貸,對一個底層年輕人的剝削和傾軋,很可能將他推入無底深淵。
該抨擊和抵制的,是利益燻心、不顧他人生死的唐山河們。
那些掙著沾血的錢、為了利益泯滅人性的人,該被永久打上恥辱的烙印。
有網友說:“如果唐這樣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再次收割成功,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我們的態度,也是一道道利刃。
讓我們一起扞衛社會的底線。
願公義未死,良知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