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是仙境 (第2/3頁)
五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似巴蛇吞象的貪得無厭,用一語來予以歸納,就是不自量力的不知足。因此,從正面即積極的層面來認識和實行知足的原則,就是在自己應得的報酬、榮譽之外,不應向人索取額外報酬,不沽名釣譽,不向社會提出過分的要求,更不能以非法的手段來進行違法亂紀的活動。要珍惜自己的聲譽、維護自己的尊嚴,在事關人格國格的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做出奴顏媚骨、搖尾乞憐的姿態。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應持有順手牽羊、鳥過拔毛之類的憑僥倖而佔小便宜的意識,否則,就會降低自己的人品,也不會受到別人的信賴與歡迎。作為領導者,更不應因不知足而憑藉手中的權力來謀私取利,即使是對於送上門來的禮物禮金,也不能攬人懷中,應理智地予以退還。
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在這方面留下了許多佳話。
如東漢時任南陽郡太守的羊續,上任伊始,就立志糾正郡衙之內越演越盛的請客送禮之風。所以,面對一位下屬送來的-條又大又鮮的鯉魚,他再三推辭不過,就讓家人將這條魚懸掛在屋簷下。
幾天後,當這位下屬又再送上一條更肥更大的鮮魚,羊續就以自己身為太守,更應廉潔奉公為由,不僅是退回了這條鮮魚,而且把這位下屬上次送來、現已風乾的魚一併退了回去。
此事一傳開,送禮者的身影不再出現,羊續也以“懸魚太守”之譽而垂名青史。
像這樣的清官,之所以能兩袖清風、戒貪拒賄,知足常樂的意識正是其心理依據之一。
知足,能使人維護心理的平衡,保持心情的寧靜,在物質享受上不至於過分奢侈,而是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一切都量力而行。知足,更有助於個人將有限的精力投人事業中,投人到有益娛樂中。如此看來,知足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訣竅之一-,作為自制自律的一項內容,是非常具有積極作用的。
知足的原則,實際上也就是劃定底線的原則。在事業追求上,做大事業,是一切追求成功者的追求;而將大事業做得更大,則是不少已成功者的追求。這些,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種追求正是進步後再進步、成功後更成功的主觀動力。問題的另一面,那就是任何事業做得再大,也不能是無限的,就如新大陸的開拓,總是有疆域的一樣。而且,對於已有一定基礎的成功者而言,在高利潤和新創業的誘惑之外,往往還存在著守業的問題,存在著鞏固原有產業的問題,古人云:“創業難,守業更難。”如何對待這兩方面?作為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的深圳萬科的一些成功經驗,堪為借鑑。在追求利潤方面,早在1992年房地產熱方興未艾之時,針對不少地產商那種不做低於40%利潤的專案的暴利心態,萬科董事長王石明確了萬科“高於25%的利潤不做“的經營理念。而這種理念的成型,在於萬科在此前的十年,在原先從事的貿易行業,也曾獲得過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超額利潤。但隨著市場的成熟,高利潤率逐漸走向平均利潤,結果不僅是低利潤率難以為繼,原來所賺的超額利潤也賠回了市場,因為炒作和經營是兩個概念,賺慣大錢後就不屑也不會賺小錢了,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同樣在那個年代,當不少已有相當積累和一定規模的企業,二味地做跨行業的鋪攤子,或兼併,或重組,或一窩蜂地引進高科技概念,在不知不覺地邁人多元化的陷阱之時,萬科卻選擇了只做房地產的專業化道路。為此,萬科賣掉了所有與房地產無關的專案,即使是收益很好的萬佳百貨。
如此,有所為有所不為,有著明確的底線,萬科也就明智地選擇了一條符合企業發展規律之路,贏得了收益,贏得了中小投資者的認同,也贏得了社會的尊敬。從萬科告別追求暴利心態,一心一意走專業化道路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理解什麼是“圖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這足以說明,知足則不敗,劃定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