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 (第2/2頁)
朕聞上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對?
不對你點什麼頭?
“韃靼瓦剌寇邊擾境,所以我大明揮師北伐,這是打仗的原因,不是目的。”
“我們打仗的目的,是為了國家安定,百姓富強,大明安寧,這才是戰爭的意義!”
“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我們打仗也不是因為殘暴嗜殺而打仗,而是為了實現太平盛世的政治目的……至於戰爭,不過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段罷了。”
朱高煦聲音不大,卻響徹整個暖閣。
眾人聽著他侃侃而談,都陷入了沉思當中。
朱棣眉頭微挑,呢喃著那句後世名言,眼中時不時閃爍著精光。
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只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
這句話,當真是鞭辟入裡!
事實真相,原本就是如此。
大明經略外藩所遭到的最大不幸,就是在太祖高皇帝逝世的同時,立即爆發了靖難之役這場內訌,導致大明好幾年間完全無暇外顧。
因此,直到高皇帝晚年煞費苦心所建立的對外威力,一下子喪失殆盡,到了他朱棣即位後,又不得不重新開始苦心經營。
起初,他這個新帝的權威還沒遍及邊陲,他的對外政策專賴招扶,還不能立即出去征討攻伐。
加之即位初期政權不穩,朱棣全力對內,暫時沒有大舉出塞遠征,只是努力招扶兀良哈三衛和韃靼、瓦剌等漠北實力最強的遊牧部落。
那個時候,蒙古失去了首領,韃靼、瓦剌兩部酋長互相激烈鬥爭,致使“北虜”相繼投降大明。
直到永樂六年,故元嫡裔本雅失裡從撒馬爾罕回來繼承汗位以後,韃靼對明的態度立刻強硬起來。
本雅失裡、阿魯臺等人也連年苦於瓦剌的侵擾,儘管如此,他們自負是元室嫡脈,不願屈服於大明,因而斷然拒絕朱棣一再的溫和詔諭。
即便朱棣將韃靼俘虜盡數送還,用盡一切手段來招降本雅失裡,然而這個故元嫡脈非但不領情,還敢把他派去的招扶使都指揮金塔不歹、給事中郭驥等使虜庭,還屠了丘福率領的北伐大軍!
這是什麼?
赤裸裸的打臉啊!
所以朱棣怒了,決意御駕親征!
出師之際,韃靼已經內訌分裂。
朱棣先後在斡難河畔和貝爾湖東追擊、擊潰了韃靼可汗本雅失裡和韃靼太師阿魯臺兩部,戰後,本雅失裡投奔瓦剌後被殺,阿魯臺遣使朝貢。
原本氣焰囂張的蒙古本部韃靼,就此元氣大傷,徹底臣服於大明王朝,至少數十年內再無南侵劫掠的勇氣!
一次北伐之戰,成功痛擊了氣焰囂張的韃靼部落,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的!
這就證明,戰爭本就是政治的延續。
如果韃靼響應號召,乖乖主動臣服大明,他哪裡還需要勞師遠征?
想著,朱棣忍不住欣慰地笑了笑。
這個老二,真是開竅了啊!
隨便一言就發人深省,沉思良久才能明白他的意思。
難道說這小子,當真有什麼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