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孔悝是衛國的公族,為姬姓。
孔丘是殷商後裔,為子姓。
兩人的字首之所以一樣,只能是兩個家族的先輩或本人獲得一塊名字叫“孔”的封地。
“仲尼在‘戚’,距‘濮陽’約有百里。”孔悝沒說是在自己的封地。
春秋戰國的長度單位跟現代不一樣,一里只有三百米。
程集代為問道:“不知足下可否差人帶路?”
“這……”孔悝本該盡地主之誼,奈何正在納賦期間,心裡迫切又遲疑。
像是智宵這種身份要前往自己的封地,作為主人不親自招待的話,傳出去不止對名聲有損,說不定還會惹來智氏的怒火。
孔悝不得已將“戚”是自己封地的事情說出來,又說道:“請世孫稍待片刻,悝往見寡君請辭。”
寡君是列國之人面對他國的人用來稱呼自家國君的名稱。
可以想象,衛國之君得知智氏的世孫要前往某處作客,恰好那個地方屬於孔悝的封地,會很樂意讓孔悝進行款待的。
說不定衛國君臣還會認為接待智氏世孫是一個轉機,能夠緩解趙氏對衛國的壓迫?
現在智宵在想的卻是:“這個孔悝怎麼聽著很耳熟,總覺得在哪裡聽過。”
反覆穿越的智宵,第一世無權無勢,春秋沒有電視、廣播、網路,能夠接收到的資訊很有限;第二世光是為了應付智瑤以及家族的敵人就侵佔所有精力,對外的瞭解不是那麼重視。
所以,不是智宵兩次穿越知道孔悝參與了衛國的政變。
智宵對孔悝覺得有印象,其實是未穿越之前的中學課本上有孔悝的篇幅。
大概一個時辰之後,孔悝帶著人過來了。
智宵聽說孔悝要親自帶路,沒有感覺到奇怪。
畢竟“戚”是孔悝的封地,他們要前往“戚”地,哪怕是拜訪孔丘,作為主人的孔悝怎麼敢怠慢智宵呢。
智宵看到了全副武裝的衛軍,同時還發現隊伍中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人,後面才知道這人是衛國的太子蒯聵。
事實上,衛君元得知智宵要去“戚”地問了孔悝很多事情,得知孔悝跟智宵不是舊識,要拜訪的物件是孔丘,著實想不明白堂堂智氏世孫拜訪聲名很是狼藉的孔丘做什麼。
衛國君臣能想明白的事情就是招待好智宵,哪怕良好的招待無法得到回報,起碼能夠避免已經得罪了晉國的“中軍佐”之後,又把晉國的元戎給得罪了,不由將太子派了過來。
晉國設立卿位,同時有自己的軍事制度。
平時設“三軍”,分別是中軍、上軍和下軍,每一個“軍”有一名“將”,副手則是“佐”。例如中軍的主將是中軍將,副手便是中軍佐。
同時,坐上晉國的卿位一般會身兼多職,很多職位屬於固定份額,該是哪個家族,別的家族就不能搶。比如“士師(大法官)”這個職位一定會是範氏的囊中之物,誰敢搶就等同於是在向範氏宣戰。
範氏?他們在晉國有制定律法的“專利”權,也是續管夷吾(管仲)之後的法家先驅之一,為了確認這一點甚至專門以“士”作為字首。
因此,某個場合聽到稱呼士某某,以文字示人卻是範某某,一點都不要覺得奇怪。
孔悝帶上了本應納賦的家族私軍,規模約在五百士兵左右。
這是周禮下一個“旅”的編制,別看數量不多,算起來已經挺不錯了。
說到底,國家與國家也會存在區別,不能拿一個東歐小國去跟東方大國或是北美霸主相比較,是吧?
能夠帶五百名士兵納賦,說明孔悝至少有一千五百名計程車兵,名下的屬民數量不會低於三萬人。
而以三萬人的數量,好些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