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啊,這個雨怎麼又開始下了?”
南方濱海城市的小島上,雲迷霧鎖、陰雨濛濛。一道小巷圍牆旁,一個的年輕女生小聲地抱怨了一句,隨即馬上開啟了手中一直拎著的、還沒來得及乾透的黑色雨傘,快走兩步,遞給身前始終淡然前行的挺拔女人。
女人戴著口罩,穿著極簡的黑色羊絨大衣、白色西裝褲、咖色切爾西靴,微低著頭,邊走邊用手寫筆在手機上記錄著什麼。
聽到助理管青的抱怨聲,女人把手機放回包裡,伸手接過傘,微微傾斜傘柄,與身旁稍矮她一些的友人同遮。
“杏花時節雨紛紛,南方的雨,是這樣的,下下停停。”她聲音溫和地解釋。她露出來的眉眼很是清冷,但整個人給人的感覺卻不難以接近。
像是深冬一場乾淨的初雪,有一種冷冷的、矛盾的溫柔感。
曾有喜歡薄蘇的觀眾朋友形容過她的長相,是宋朝最大氣雅緻的白釉梅瓶,光素無飾,孤高冷傲,卻不失瑩潤柔和,典雅靜謐。
只端端站著,就好像所有的光華都已然自聚在她那兒了。
管青向她傳達過類似的言論,她本人只不以為然地說,過譽了,管青倒是覺得很有道理。
不誇張地說,就算是在北城電視總檯這樣群芳薈萃、星光璀璨的地方,她們薄老師的樣貌,也是獨一份的。
只是,作為主持人,比起長相,薄蘇明顯更願意被人評判的是專業能力。
“薄老師以前也在這個季節來過南方嗎?”管青好奇地問。
她是去年薄蘇有意從純粹的主持人轉型兼做製片人後才被招進薄蘇團隊的,所以對薄蘇過去的具體行程不算太瞭解。
“你們薄老師,好像在南方生活過一段時間來著?”與薄蘇同在一柄傘下的紀錄片導演秋源搭話。她忘記自己是在哪一次關於薄蘇的人物專訪上看到的了。
說來奇怪,她和薄蘇還沒有成為朋友的時候,看過不少關於薄蘇的報道的,但不知道是報道沒提及,還是她自己沒太注意,她此刻竟完全想不起來薄蘇小時候具體是在哪個南方城市生活過的。
薄蘇如畫的黛眉間隆起微不可覺的峰巒,隨即很快消逝。她波瀾不驚地答:“嗯,十八歲以前。”
沒再給秋源和管青追問的機會,她微抬傘簷,注視著前方燈影幢幢、雨傘漂浮的小巷,提議:“時間也不早了,我們找個地方躲雨吃飯,今天差不多就到這裡吧?”
“好好好。”秋源一下子被轉移了注意力。她早就被南方這溼冷的雨和風吹得又冷又餓了。
她四下張望了下,發現新大陸一樣指著小巷拐角處的一座老別墅說:“我們去前面那家舟稻私房菜吧,我來之前隨便翻了翻小紅書上的攻略,看到了一直關注的美食博主有推薦過這家店,說是挺地道的鷺城菜,可以試試。”她興致勃勃、躍躍欲試,一副口水都要流出來的樣子。
薄蘇眼底浮起些笑意,打趣她:“你是來幫我搜集資料的,還是來旅遊的?”
秋源理直氣壯:“二者兼得呀,幹嘛分得那麼清楚?”她是做紀錄片的,重視生活給予她的每一次機會、每一分鐘體驗,本就是她的職業素養所在。
薄蘇莞爾:“那《食在四野》的第二季要是在澎島取材了,勘察的經費記得分《山水之間》一點。”
秋源一副我們姐倆誰跟誰呀的模樣,撞撞她胳膊:“哎呀,薄老師你這就見外了不是?”
薄蘇被逗笑,身後的管青、攝影師和編導也都跟著笑出了聲。
“那我們就去前面的那家?”薄蘇轉身詢問他們的意見。
大家都沒有異議,於是一行人便在被細雨催早的夜色中說笑著朝舟稻私房菜走去了。
舟稻私房菜坐落於一棟掩在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