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在進修校和培訓班的生活 第二節 在培訓班的生活(續2) (第2/3頁)
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字條,讓敵人無從下手,既不敢輕舉妄動,也分不清要害部位,糾察隊的第二計也成功了!
第三計,就是心理戰。雙方僵持到了下午五點,暮色降臨,解放的炮聲和槍聲也越來越近。特務們慌了手腳,既想搞破壞又想要逃命。糾察隊眼看時機已到,立即把工人隊伍調入車間,反守為攻,和特務打起了心理戰。車間裡的電燈全熄了,特務們“聚餐”的花園卻燈火通明,重機槍對準特務們,工人們一個個精神百倍,只要敵人敢動一步,就給他來個黑處打亮處。工人們大聲喊話:“廠在人在,廠亡人亡,你們硬是要幹,我們只有互相流血了。告訴你們,電廠一炸,方圓二十里都要夷為平地。牛角沱、上清寺都要翻個轉,我們死了,你們也跑不脫,何況你們也有家屬在這裡!”
到了深夜10點,與大溪溝電廠一江之隔的江北劉家臺藥庫被敵人炸燬了,巨大的衝擊波越過嘉陵江,使得大溪溝電廠的鍋爐開關因震動而跳閘,水泵卡住了,眼看鍋爐面臨缺水爆炸的危險,糾察隊老工人楊如坤又帶領工友們深夜搶修,消除隱患,確保將電廠完整交到解放軍手上!
,!
1949年的11月30日清晨,解放軍冒著山城冬雨,從南岸彈子石奔赴大溪溝電廠,廠房上空升起了五星紅旗,群眾們高呼:“我們勝利了!”經過一天一夜的不懈鬥爭,大溪溝電廠終於完整的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機器依然轟鳴,電流依舊強勁。此時,東昇的旭日掃清了山城的迷霧,為山城帶來了新的“光明”。
江陵機器廠職工校的老師們還給學員們講了重慶原21兵工廠,工人們的護廠鬥爭。
根據上級指示,劉兆豐、蔣仁鳳和盧光特等同志研究決定:全體動手護廠護校。重慶工會系統立即研究了護廠的部署,盧光特與各“股頭”的同志分析上層動態和群眾思想,由於有的單位已經開始解僱、遣散職工,群眾害怕失業,要求維持生產和保護工廠的情緒很強烈,說:“工廠、機器是我們的衣飯碗,丟了就捱餓!”,“工廠是我們的家,刀槍來趕也不走。”同志們就利用這種情緒,去宣傳鼓動群眾,收到很好的效果,連家屬也積極響應。感到困難的是上層工作,在工廠的黨員,多半在下層(過去還力求在下層發展),最高層的不過技術員、副工程師。平時不接觸上層,直到11月間,才開啟上層的門路。
護廠鬥爭的領導也有變化,1949年的9月、10月,工會沒有估計到重慶會在11月解放。仍由黃友尚、彭吉安、王堯弼等分別傳達上級指示,與各“股頭”聯絡,研究工作。11月初,敵人方面顯得緊張了,工會也加快了工作。為加強上層工作的領導,工會決定由王堯弼、劉家彝、黃友尚組成一個護廠領導小組,王堯弼負責。王堯弼在抗戰初期入黨,後來考進交通銀行作練習生,長期在職業青年中工作,社會經驗較多,適於應付上層人士。劉家彝也是抗戰初期黨員,長期在工業界工作,是29廠的老職員、副工程師。二人都比黃友尚年長,三人集體研究,處理問題要周到穩妥些。
21兵工廠黨支部的主要成員有賴宗瑜、蔣金土、郭恆、謝廷梁等。21兵工廠附設一個技工學校,畢業生實際上分在各兵工廠。支部在該校工作較有成效,培養大批進步學生與職工。蔣金士、謝廷梁便透過他們鼓動青年工人,在21廠組成100來人的自衛隊。賴宗瑜發起的職工聯誼會則主要在職員中活動。家屬在村子裡以防盜為名組織起來,實際上是防特。在上層方面,賴宗瑜等透過技校校長蔣某與廠長俞濯之產生聯絡。俞濯之曾是李承乾的秘書主任,李承幹是國民黨的兵工權威,21兵工廠的老廠長,後調偽兵工署,兵工系統許多廠級官員,曾是李承乾的部下。1949年10月左右,李承幹已去北京,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賴宗瑜用這件事使俞濯之相信黨的政策